什么是催眠术(3)

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事实上,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催眠术可以帮助人们减压放松、改善睡眠、心理调整、改善情绪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知识链接:催眠术小史

“催眠”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1775年,法国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一种暗示力。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19世纪,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对其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能麻醉病人。并借用希腊文中的“睡眠”一词将其命名为“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后来,在前苏联生物科学家巴甫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应用科学。20世纪,美国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让催眠疗法成为心理学领域里一门独立学科。1986年,中国心理学会在山东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期“催眠培训会”,从此,催眠师在中国登堂入室。

总体来说,催眠术在19世纪曾引起研究的热潮,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也曾深受催眠术的影响。但进入20世纪后的前30年间,人们对此的研究被冷落下去。它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受到了一些重视与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相对而言,在一战期间,这种治疗方法还只受到少数人的重视,但到了二战期间,它已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在治疗由战争带来的身心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家们的介入,使得对催眠术的研究与探索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英国、美国医生催眠家协会陆续建立,并出版了各自的科学杂志。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