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无处不在的变化

觉知无处不在的变化

底特律的故事远没这么简单。上述只对其做了概述,并没有提到其他一些复杂因素,而且早期的数字表明,底特律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底特律这样的遭遇并不少见。我们选择汽车产业这个例子不是因为它有多特殊,而恰恰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年来,有太多行业与公司经历了类似的迅速衰落现象。与过去相比,曾经盛极一时的公司衰落的概率更大,速度也更快。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公司维持S&P500指数(斯坦福500种股票指数)的时间平均在65年。而到了90年代末,这个数字只有10年。德勤会计事务所的约翰·西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和约翰·哈格尔(John Hagel)报告说,大型公司丧失领导地位的比率,也就是所谓的垮台率,在过去的40年里翻了一番以上。在当前形势下,“‘赢家’的宝座愈发坐不稳当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商业大赢家最后会遭遇底特律式的结局呢?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其根源基本上都与某些普遍因素有关,如成功所导致的狂妄自大,无法辨识竞争对手并与之匹敌,不愿去抓住存在风险的机遇,以及无法适应变幻莫测的形势,等等。在竞争和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底特律被摧垮了。这种竞争和变化的作用无处不在,而且在威胁着每个企业、产业和城市。更重要的是,它也威胁着每个人,每份职业。

本书并不是一部底特律经济发展史。那么底特律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无论你在哪个城市,涉足哪个行业,或是从事怎样的工作——在职场上都有可能将重蹈底特律的覆辙。变革力量击垮了那个曾经一度辉煌的城市和产业,变革力量对你的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威胁,不管当下形势是如何风平浪静。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当然,不管是在打比方还是在算实际距离,这个地方离底特律有好几千里地之远。硅谷已经成为21世纪创业和进步的典范,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拥有了数代创业公司:从1939年创立惠普公司,到英特尔、Adobe、基因泰克、AMD、Intuit、甲骨文、美国艺电、皮克斯和思科,再到Google、eBay、雅虎、希捷和Salesforce,以及最近的PayPal、Facebook、YouTube、Craigslist、Filled和LinkedIn。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硅谷一直保持并不断巩固着这样的创业神话,其十几家公司在不断适应全球市场的发展,并不断创造着未来。这些公司不仅为企业革新提供了一个崭新模式,也为个人职场成功所需的企业家心态树立了榜样。

这些公司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呢?硅谷法则就是本书想要传达的理念。明智并果敢地承担风险,方可做成大事。建立职场网络,从而帮你提供信息,分享资源,共同出击。这就是获得绝世良机的不二法门。

不论身份或职位,你都可以以创业者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将这种企业家技能应用于他自身的职业。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避免重蹈底特律的覆辙,以及如何借鉴硅谷的做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