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高,人口老龄化也不是很快。中国的领导人也看到了正在发生的情况:他们正在尝试把经济放缓至一个更适合中等收入国家的健康增长水平,而不是将增长目标继续定位于适合欠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速度,并且尽量避免经济崩溃的可能性。
“消失的消费者”之谜:他们很容易找,在中国遍地都是。没有什么比磁悬浮列车更能说明中国超乎寻常的长期繁荣,从上海的龙阳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列车只需要8分钟。在开车去机场的路上,我经常看到磁悬浮列车如同白色的影子飞驰而过,我自己以前却从来没有坐过。没有任何实际理由必须要坐磁悬浮——龙阳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市中心20分钟车程,从机场车站走到登机口所花的时间比乘坐磁悬浮列车的时间还要长。但2009年到上海时,我还是抽空去坐了一次世界上最快的营运列车,还是挺有趣的。
一个巨大的数字屏幕随着速度的增加而跳动,直至攀升至每小时270英里的最高时速。但是如果不看窗外,你几乎感觉不到移动。车不会摇晃,没有“咔咔”的声音,确实什么声音也没有,尤其是我坐的那节车厢,我跟我的同事是仅有的乘客,售票员的穿着就像飞机乘务员。当地人说磁悬浮列车通常只有一半的乘客,主要是因为不方便,8美元的票价也相对较高(头等车厢13美元,而地铁只要1.5美元)。宣传片把磁悬浮描述成“零高度飞行”,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这种感觉,因为磁力让列车微微离开了地面。它就像某个游乐园里很酷的娱乐工具,但我只坐过那么一次。
你很容易把这种类似云霄飞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嘲讽为中国式奢侈,此外还有被称为“鬼城”的没有卖掉的公寓楼群,以及2008年奥运会之后留下来的空荡荡的体育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中国整体上的独特性,作为一个与泰国和秘鲁处在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人均年收入大约在5 000美元),中国能修建并运营一项试验性技术,而那些最为富有的国家迄今还没能投入商业运营。英国在1984~1995年在伯明翰运营过一条磁悬浮线路,德国在21世纪的头10年考虑在柏林修建一条磁悬浮线路,但都出于成本的原因而放弃。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经济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带来的国民收入让其能够以那些更为富有的国家所不能想象的方式去试验一些令人兴奋的东西。
但是随着经济的成熟,高速发展的狂欢走向了终结。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延长计划被搁浅,表面上是因为当地对磁悬浮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的抵制,但也是出于对这类项目昂贵造价的担忧。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本与公众反应变得更加重要,而留给那些动辄数十亿美元的试验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中国已经开始反思。早在2008年,温家宝总理就把中国的发展描述成“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而此后情况变得更加不确定。很多关键指标在中国都趋于放缓,而大多数观察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低估了这种情况。总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快速增加,而作为中国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快速消失,劳动力短缺让工人们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上风。2011年下半年,上海近郊一家小型建筑玻璃公司的老板对我的一位团队成员抱怨说:“3年前你可以对工人大喊大叫,现在却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