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杜伊勒斯宫:法国的“阿房宫”(1)

法国人在世人心目中是讲求浪漫情趣的典范。但那是在和平时期,一旦社会动荡,秩序混乱,法国人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一样,血腥和暴力迭起。巴黎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从破坏和修复的循环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文明如何恢复肌体,不仅没有倒退,没有回到原点,而且每每螺旋上升。这是今天的巴黎能够如此丰富迷人的原因。

法国一直高擎的“自由、平等、博爱”,是恐怖和残酷的浩劫留下的遗产。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但其实它不过是一个行将废弃的堡垒。今天,在巴黎街头,游客很难见到在历次毁灭性破坏活动中残留的遗迹。从卢浮宫金字塔向西眺望,可以见到拿破仑一世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胜利建造的骑兵凯旋门——杜伊勒斯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的克索方尖碑(Luxor Obelisk)——香榭丽舍大街(Avenue Champs-?lysées)——胜利凯旋门。更远的地方看不见,是20世纪新建的拉德芳斯门。这是巴黎核心的一条中心线,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和谐和威仪,也是感受美丽人生、陶醉于都市乐趣的悠闲乐土。在杜伊勒斯花园里,人们散步、晒太阳、看书、聊天、喂鸽子、带孩子在池塘里放电动船、在丛林中欣赏雕塑、在协和广场瞻仰方尖碑、欣赏华美的雕塑和喷泉。再向前,便是消费刹不住闸的人的最爱之地:香榭丽舍大街。最后,可登凯旋门眺望巴黎。置身于此,很难不感到迷醉。但也正是在这里,在我们悠然自得的脚下,发生过多少不可思议的疯狂,暴力的巴黎毁掉了帝王居所、国家权力的所在地:杜伊勒斯宫。相比摧毁巴士底狱,摧毁它更有破坏作用和象征意味。

杜伊勒斯宫的最初建立是遵照凯瑟琳·美第奇的意愿。亨利二世(Henri II)(手册8页)在比武中被刺身亡后,美第奇王后决定从孚日广场的王宫迁回卢浮宫。她辅佐儿子弗朗索瓦二世执政,希望在卢浮宫附近修一个带花园的私人住所。她命令拆掉原来的城堡,出售土地的钱和拆掉的材料用于兴建新的杜伊勒斯宫。亨利四世(Henri IV)带兵围困巴黎时,杜伊勒斯地区被毁。亨利四世登基后,继续维护和修建卢浮宫和杜伊勒斯宫。他的儿子路易十三登基时是9岁的孩子,人们在杜伊勒斯花园放出动物,供小国王围猎追杀。

设计师勒·诺特尔(André Le N?tre)为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设计城堡花园,让路易十四深受刺激。他设计逮捕了富凯,没收了富凯的财产。路易十四命令勒·诺特尔为他,并且只能为他服务。除了凡尔赛,勒·诺特尔的才能在杜伊勒斯花园同样大放光彩。勒·诺特尔来自园艺设计世家。他的祖父就开始为凯瑟琳·美第奇服务,他的父亲效力路易十三。勒·诺特尔青出于蓝,用他设计的著名的木盒树丛篱笆把花园分隔成精美的图案,放眼望去像一幅平摊开的刺绣作品。勒·诺特尔的作品被认为是天才的设计,宏大规整而精致优雅,既有理性又有美感,特别符合路易十四的品味。今天在即将进入协和广场的马蹄形沙地的西北处,有一尊勒·诺特尔的雕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