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卢浮宫:艺术之都的心脏(1)

卢浮宫与狼

卢浮宫在巴黎的中心,是这个艺术之都的心脏,也是整个法国的心脏。它被看成全世界最牛的地方,能够参观这里的人都是幸运儿。但是它太大,看点太多,走起来太累。大多数人一掉进这个海洋里,就会迷路。而且中国游客的时间太宝贵,如果跟着中国导游进去,他会直接带游客冲到三四个最知名的展品前,那里通常已经被团团围住。虽然这几件展品的确是最优秀的艺术品,但只是整个卢浮宫的半个小手指甲盖儿。接下来,如果你有两到四个小时在里面转一转,一定不要错过机会,去看看卢浮宫引以为荣的那些宝贝。无论你以前是否在印刷品上见过它们,当你站在活生生的作品前,亲眼看到真东西,感受绝对不一样。除了价值连城外,这些顶尖的艺术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天才亲手绘出、刻出或凿出。而这样的天才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过几百人,你将看到他们永远逝去的短暂生命的结晶。

卢浮宫的名字Louvre,一般认为是来源于“狼”(Loupe)这个词。为什么跟狼有关,这就要考验各位的想象力了。没有人给出满意的答案。卢浮宫本来就不是为平民服务的,喜好排场的法国国王曾用它来炫耀财富和权力。这里的镇馆之宝是弗朗索瓦一世(手册3页)弄来的。除了《蒙娜丽莎》之外,他对意大利艺术的热爱,也使卢浮宫获得了第一批重要藏品。此外,也是他拆毁了原来的中世纪古堡,开始兴建宫殿。为迎接他的对手查理五世驾临巴黎,弗朗索瓦一世精心修整了庭院和楼层。后世的历代国王,亨利二世(手册8页)、查理九世(手册13页)、亨利三世(手册13页),甚至凯瑟琳·美第奇,都在上面或旁边加盖了自己喜欢的建筑。但路易十四终于放弃卢浮宫,放弃了巴黎,把宫廷迁到了凡尔赛。在这样的王室更迭中,卢浮宫的建筑风格无法实现统一规划,显得杂乱无章。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变成国立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幸而,社会动乱不仅没有使卢浮宫失去藏品,反而不断增加。从教会和流亡贵族那里收缴来的艺术品也存放到了这里。拿破仑战败后,法国被迫归还了他从欧洲各国掠来的艺术珍品。卢浮宫最重要的一部分藏品是东方和埃及文物。19世纪这些拥有古老文明的地区政治混乱、经济衰微,强势的欧洲各国却兴起了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将大量珍贵文物搜罗到欧洲,巴黎是几个最大的埃及和东方文物保存地之一。卢浮宫的埃及文物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

1989年,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为卢浮宫的地下入口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虽然它曾饱受争议,但今天,它却是游客最喜欢合影留念的大道具,周围总是人流熙攘。除非你起个大早赶赴卢浮宫,否则很难拍到只有你自己和这个大金字塔的合影。

从金字塔入口经过安检坐滚梯到地下,就开始了真正的卢浮宫之旅。从服务台可以拿到中文的地图。此时,有三个展馆,在三个方向供你选择。三个馆的名字都来自赫赫有名的姓氏,你可以在本书中找到:黎塞留(手册49页)馆、叙利【Sully,亨利四世的财政大臣,也是私交很好的朋友。此外,还有主教叙利(Maurice de Sully)】馆、德农(Denon,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古物学家)馆。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