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楼求实习,誓当“分子”弃“分母”(3)

最后,做任何事情,必须当分子

做任何事情,你必须当分子,分子还要是1,你才能确保成功率,但凡分子是2,你也变成了1/2的分母一员。假设北京一个职业培训班级里20个学生都出去扫楼,全北京同一年有20个班,400个人去扫那几座写字楼,大家都是分母,那谁是分子呢?

说了这么多,那么应该如何去做一个高性价比的分子呢?在倾听了很多同学的失败案例,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之后,我总结出了三点:礼貌当先、实力保障、差异化竞争。并由此展开了我的求职“扫楼”计划。

我开始出击的时候是在大三下学期,并且锁定在公关行业的四大国际公司。经过大学前两年对英文的刻苦努力,我基本上能和北京同学水平一样了,同时在北京上学的半年里,我也特别注重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来让自己更有社会人的能力。我没有选择去前台蹲守,而是在仔细研究了每一个目标公司的情况,比如仔细研读他们国际和国内网站的内容,客户案例,公司状况,甚至连一些公司展示出来的“员工感言”都看了好几遍,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接下来我给其中一家公司的亚太区和中国区的老板发邮件,并没有说我想去做实习生,而是说自己对公关行业感兴趣,自己为此做出过哪些努力,还有一些问题想要求教,是否可以帮忙推荐一个人来帮助我答疑解惑呢?不出意外的是,很快我就接到了这家公司HR部门打来的电话,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也同时询问我是否想要来公司实习试试看?

其实我的做法并不特别,只是很好的解决了之前自己提出的几个质疑的地方。比如用邮件进行询问,省时省力又高效;在给老板发邮件之前,尽可能多的了解这家公司,不打无准备之战;真心诚意的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和公司,并愿意花力气去研究基础问题,并准备好比较难的问题(很多人都败在了这一步,问点特别简单的比如什么是公关这类问题,真心没人愿意回答你);在真正进入公司实习之后发了邮件给当初帮助自己的大老板和HR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相信我的诚意,相信我为此做出过的努力,以及他们愿意相信并给我一次尝试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并不反对扫楼这个方法,也承认扫楼也有很多奇迹发生。但是正如“富爸爸”所说的,除非告诉你这件事情的人亲身做过并且成功了,你才能相信,一切的转述你都可以不听或者产生质疑。这话听起来很恶毒,但是绝对是真理。就像很多人花重金想和巴菲特吃午饭聊聊股票,但是没人想花钱请我吃饭听我背一遍巴菲特的名言,对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