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山营地》局面初开(6)

认识了李淑叶、进入了“阅报社”之后,吴在新的社交范围快速扩大了。他很快与红土坎的华人以及马来人、印度人的头面人物混熟了,而且和红土坎的警察局警备队的头目也都有了交情。吴在新是在广州富商家庭长大的,十分适应城市商界场面上的生活。他出手豪放大方,经常在最好的饭店摆下酒席请人吃饭,皮包里的钱让人看了惊叹,不仅有当地货币,还有美金英镑。他这段时间还认识了一些日本军官。那些日本军官其实收入也不高,每次吴在新请他们到高级的餐馆吃饭,没有一个不来的。有一天,负责推行“阅报社”计划的槟榔屿州日本军政府总务部长滨田来到红土坎视察督导,吴在新请他在最好的日本人餐馆吃过大餐之后,送了他一个一两重的纯金戒指。不久后,李淑叶告诉他日本人已经批准了他做泰国大米的进口和批发特许生意。于是,吴在新便出资在红土坎大街三十五号租下了一座房子,开始做粮米的贩卖。李淑叶一家住进了这所房子,吴在新也从昔加里的农舍搬过来了。

吴在新当时在红土坎的活动能力从下面这件事可见一斑。某一天,吴在新从李淑叶处得知日军警备队方面获得昔加里山区有可疑分子隐匿的情报,准备次日派日军警备队搜山。吴在新不动声色,连夜赶到昔加里向戴维斯报告,要他们提高警觉注意隐蔽。然后他急速于当天夜里赶回到红土坎,次早先到港口码头去等候。当日本警备队开到码头时,他找机会请警备队的队长喝咖啡吃点心。在交谈中,套出他要去执行的任务和目的地。吴在新趁机说出自己是那一边的垦殖户,在昔加里有“旱稻笆”,所以地形很熟悉。如果警备队长需要向导员,他愿意效劳。那个警备队长正为找不到向导发愁,于是就请吴在新带路去昔加里山区,去搜寻可疑分子。

吴在新带着日军警备队人马,在昔加里山区里一片距离戴维斯营地相当远的丛林里进行搜索。吴在新事先知道这里是山林保护区,有一些海南人在这里偷伐过木头,会留下一些痕迹。这些伐木人的痕迹被日军警备队搜查到了,知道原来这里活动的只是一些非法伐木的毛贼,于是就收队回去。这一次的事件让营地里的成员非常紧张。因为昔加里是靠近海滩的一片矮山丛林,平时没有人迹,如果这次由日军警备队任意采取梳子战术四处搜寻,一旦看到人的脚印,就可能会导引到突击队员的营地来,后果则不堪设想了。因此,营地里的人都企盼着陈平,希望他快点到来,带他们迁徙到安全的地方。

1943年8月19日,陈平以马共霹雳州地委和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代表的身份,首次从士林河游击队第五军团大本营来到昔加里营地与戴维斯相晤。戴维斯早闻陈平大名。戴维斯在日本人入侵之前原本是英国殖民当局警察部专管华人事物的高级警官,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马来亚的共产党(日军入侵之前马共被英国当局视为非法,在地下活动)。那个时候他就掌握了陈平的资料,曾经让霹雳州的警察局多次去抓捕他可没有成功,想不到现在却成了合作的伙伴。当陈平带了两个警卫员来到了昔加里山营地时,戴维斯很惊讶陈平原来是个长着娃娃脸的小青年,虚岁才21岁(按英国人的实足年龄算法陈平是19岁)。然而在开始交谈之后,戴维斯才知道这个年轻的华人游击队指挥员已经是个非常老练、饱经世故的对手。戴维斯介绍了136部队的背景,说他们这批登陆的还只是先头部队,美国、英国和中国国民政府联手在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内地培训了一千多名136特工人员,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分别乘坐潜艇和飞机进入马来亚半岛,和本地的抗日游击队组成联合阵线,开展敌后抵抗运动。对于戴维斯介绍的宏伟前景陈平似乎并不是很受鼓舞,相反,他倒是对于戴维斯等人在昔加里的营地安全表示了相当的忧虑。他觉得昔加里靠着城镇和海边,周边有很多日本的军队和机关,十分容易被发现和受到攻击。陈平说马来亚的抵抗运动中心应该是在怡保一带的山区丛林里,那里有无尽的丛林和大山,横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一直可通往泰国。如果戴维斯的人马要在马来亚扎下基础,那最好还是迁移到内陆的米罗山那边去,只有那里的丛林才是可以隐藏大批人马的地方。戴维斯对马来亚的地理是了解的,觉得陈平的看法很正确,于是就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们开始详细商谈迁移到米罗山区的行经路线。因为迁移的人马中有英国人,还要搬运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装备,抗日游击队要派数十人来帮助运送和护卫。这一路上不仅要避开日本人的检查点,还要尽可能避免给沿途居民看到,因此行动时间要采取夜间行军为主,白天则隐藏休息。陈平和戴维斯制定了初步方案,确定了迁移的路线。这个方案陈平还要带回去做精心的安排,包括安排沿途每一站的安全和保密、各站间的当地向导衔接、如何通过桥梁关卡等等。陈平答应回去安排妥当后,再亲自来回复戴维斯。

登陆的136特工人员都已各就其位,准备从昔加里长途跋涉到米罗山新的大本营,那里将是他们未来的前线指挥部。除了吴在新、李汉光、龙朝英几个已在城镇开展工作的成员,其他的都将踏上行程。到了这个时候,向米罗山区进军已势在必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