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山营地》从怡保到甲板(1)

1941年,卡迪卡素夫人和卡迪卡素医生及三个孩子住在马来亚北方城市——怡保。这座因开采丰富的锡矿而迅速繁荣起来的城市,已经成为富饶的霹雳州的首府。怡保坐落在近打河旁,四周围绕着美丽的石灰岩山峰,圆顶的山丘在阳光下蓝白交织,在青翠的丛林树木之间像是松绿色的颜料刚从管子中流泻出来。卡迪卡素夫人婚前的名字是西碧儿·梅丹·达利,出生在靠新加坡一带的柔佛州,母亲是印度人,父亲是苏格兰人。她从小就一直想当医生,可家庭境况非常窘迫,因此无法上到大学,只能在一家护士学校学做助产士。在她18岁的时候,她在一次学生联谊会上结识了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卡迪卡素医生,两人一见如故。西碧儿19岁生日之后两人就结婚了。这时卡迪卡素医生已经是医院的主管。1925年,卡迪卡素医生被指派到北部彭亨州当医院院长。那个地方非常偏僻:房间地面铺着潮湿的黄土;夜里有野生的大象从门外的街路走过,还会把鼻子伸进水井里汲水喝;老虎的足迹也时常印在泥泞的街中心。在这个地方待了不到两个月,西碧儿觉得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她对卡迪卡素医生说,必须马上回到城市,她再也无法忍受她的孩子在这个大象、老虎出没的糟糕地方待下去。医生只好去找他的英国上司。他妻子的要求居然获得了批准,很快一家人来到了怡保。

卡迪卡素一家人在怡保的波士打路141号买了一家两层宽敞的店铺,上面是住家,下面做诊所和药房,卡迪卡素医生开始了私人行医。这个英国式的私人诊所很快就成了怡保城里知名的地方,亲朋好友、病人、还有来请求帮助的陌生人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卡迪卡素夫人是个十分慷慨爽直的人,她家的餐厅总是开放着的,遇上开饭的时间,来看病的人都会受邀共进大餐。她家里有专职的司机,经常会举办下午茶会。那个时候华人占马来亚总人口的四成多,而且华人喜欢建造城邦集体聚居,所以城市里以华人居多。卡迪卡素夫人很快就学会了华语,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广东话,甚至福建话,华人成了他们家诊所的主要的客源。

1941年12月8日早晨,华人老朋友王先生来到他们波士打路的诊所,他带来一个消息:战争爆发了,日本人开始轰炸新加坡,英国的战舰威尔斯亲王号被击沉了……

卡迪卡素夫人一直惧怕听到这个消息,可事实上她和丈夫早就觉察战争会在马来亚爆发。卡迪卡素夫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个事实,她知道今后的日子将会变得很艰难。卡迪卡素夫人从小过着艰苦的日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让她总觉得有点不踏实,像是梦境假象。当战争爆发的消息变成事实的时候,她才明白她在怡保的短暂浮华生活只是赴难之前的慰藉。也许从一开始,卡迪卡素夫人就预知到自己是为苦难而生的,从她留下来的那张19岁时和丈夫卡迪卡素医生的婚纱照上她那副严峻甚至显得愤怒的表情来看,她对未来的命运是有预知的。

最初的时候,卡迪卡素夫人想到的是怡保很快会受到空袭。她事先已在郊外的地方准备了一个避难所,那附近没有军事目标,受轰炸的可能性比较小。她在那里储备了足够的食品,配备了炊具和洗涤设施,还安排了一辆汽车和司机在这里守候待命。一听到日本人轰炸的消息,她就准备把她母亲和三个孩子转送到那里,而她和丈夫卡迪卡素医生,准备好了被征召加入战时医疗援助服务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