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软实力资源之一——文化(3)

流行文化的吸引力帮助美国实现了众多重大外交政策目标。其中之一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民主重建。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经济和军事手段。流行文化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比如,奥地利历史学家莱因霍尔德·瓦根莱特纳认为:“‘二战’后欧洲人迅速适应了美国流行文化,这肯定有助于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自由、休闲、活力、解放、现代、朝气蓬勃等美国流行文化中的基本内涵,令战后的欧洲文化恢复了青春活力……服从市场和商业的指令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从传统习俗等其他束缚中解放出来。”马歇尔计划中投入的美元对美国实现复兴欧洲的计划固然重要,但美国流行文化传递的思想也同样重要。

在达到美国的另一重要外交政策目标——获取冷战胜利的过程中,流行文化同样功不可没。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足以对西欧构成威胁;而且战后初期,苏联还凭借其富有魅力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纳粹事迹拥有相当强的软实力。然而,尽管这段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在上升,但由于其在经济建设上表现拙劣,并在国内和东欧地区实行无情镇压,软实力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在灵活性和吸引力上,苏联的国有文化宣传项目根本无法与美国的商业流行文化相匹敌。早在1989 年柏林墙倒塌之前,电视、电影早就“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没有它们“搞破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

尽管苏联对西方电影进行严格限制和审查,但那些想方设法过关的影视作品仍能够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有时候,影视作品本身或许并无此意,但其政治效果却直截了当。在看完内部放映的影片《海滨》和《奇爱博士》(两部影片都对美国的核武器政策持批评态度)之后,一名苏联记者说:“它们使人备感震惊……我们开始明白,一旦发生核战争,这样的事也会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还有一些政治效应则是在无意中间接发生作用的。苏联人在观看了非政治主题的电影后,会了解到西方人购买食物时是不需要排队的,他们不住在公共房屋里,并且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在这些影像面前,苏联媒体之前传播的有关西方的负面信息显然失效了。

苏联曾经试图阻挠摇滚乐的发展,但即便如此摇滚乐依然在冷战中发挥了政治作用。戈尔巴乔夫的一名助理后来证实:

“甲壳虫乐队是我们对遵从‘制度’的一种默默反抗。”一名苏联共产党高官格奥尔吉·沙赫纳扎罗夫对政治效应做了个恰当的概括:“戈尔巴乔夫,我,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双重思想家。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在脑子里左右掂量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宣传。”当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这一代人终于上台后,美国流行文化对苏联人的自信心和意识形态所产生的腐蚀效果,已经一目了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