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野蛮成长|1999—2004年|
“创”字当头无形变有形
成功拍卖世界四大名轮之一的“奥丽安娜”号,让上海国拍的名声一时响彻上海滩。尽管上海的企业与企业家再次遗憾地与“奥丽安娜”号失之交臂,但上海人仍以“奥丽安娜”号没有离开上海聊以安慰。
上海国拍之所以能屡领风气之先,与其身处上海有莫大的关系。从20世纪初,上海就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被称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如今上海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工商、港口城市,其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商业环境,为拍卖行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2001年6月14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次日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合组织”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次在境内成立并以会议城市命名国际性组织。
这年,中国有不少喜庆的事情发生,7月13日,从莫斯科传来中国申奥成功的消息;10月7日,中国男足主场1∶0战胜阿曼队,历史性冲进世界杯决赛圈;11月10日,在卡达尔首都多哈举办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一连串的大喜事齐涌而来,令中国人顿然有大国崛起之感。
尤其是“入世”成功对中国经济和企业成长的影响,国内外各界在当时分别作出了或乐观或悲观的不同猜想。若干年后的事实证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拍卖行业也将面临一个市场规则、商业利益重新调整的混沌格局,此前一些成功往往带有很多机会主义色彩,因而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未来拍卖之路将去往何方?
此外,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对境外企业进入内地设置了“门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拍卖业,但境外拍卖业对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追求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业大鳄,早几年便在香港、台湾地区注册子公司,还在北京、上海开设了办事处。人们担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旦拍卖市场准入放开,虎视眈眈的苏富比、佳士得们,将会给行业带来多少冲击?成长的烦恼弥漫业界。
国内的拍卖行业发展也不乐观,前几年拍卖企业快速增长,在大城市的数量已趋饱和,其中上海的拍卖行总数已达到55家,北京亦有40多家,中西部地区虽然拍卖企业总量不大,但在其省城绝对数也不小,成都、西安、武汉、昆明等城市也分别达到20家左右。截至2001年年底,全国有拍卖企业约1700家,年拍卖成交总额不超过500亿元,除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外,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总拍卖成交额均在1亿至20亿元之间,不及一家企业集团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