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古老行业中的创新者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拍卖”可能是较为特殊的业态之一,既古老,又年轻。诞生于19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中断了30年,自1986年恢复,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出台,经过20多年积淀,10余年理性规范,中国现代拍卖业在开放中成长,在竞争中壮大。其业务的触角已经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拍品覆盖到房地产、机动车、物资、农副产品、文物艺术品、无形资产等多项类别。
毫无疑问,作为拍卖行业协会,不论是拍卖成交额的快速增长,还是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我们所期待的。尽管行业起步晚、实力弱、经验少,真正能形成规模、可与国际知名拍卖行“论剑”的拍卖企业屈指可数,但中国拍卖业经过恢复、探索和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逐步走向成熟、有序,其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特有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拍卖市场的一些问题以及国际差距,所以说中国拍卖业的责任非常大,可谓任重而道远。除了虚心学习、自强自律之外,我们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相信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拍卖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更加符合市场的规律,符合国际的惯例,更加稳健地发展。
目前中国的拍卖界,很少有企业将自己的经营实践、发展经验、创新做法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是我国拍卖业内负有盛名的优秀企业,不断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行业内积累了众多经典的拍卖案例。尊重客户、尊重员工、尊重行业……这些最平凡、最细微的价值管理理念,浓缩了上海国拍对拍卖业的深刻洞见。时逢上海国拍创办25周年,由该企业主导推出的《拍卖道》一书,以一个拍卖企业的25年成长经历,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以及拍卖行业的发展路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作者怀着强烈的写作欲望,带着商业观察者灵性的智慧,加之脚踏实地的考证态度,记录现场、深究幕后,将叙事的触角深入历史的情境之中,系统梳理改革开放时代下上海国拍走过的每一个脚印,让读者在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拍卖案例中,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拍卖的活力。
上海是中国拍卖业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既有拍卖的历史渊源,更有发展的广阔舞台,《拍卖道》真实记录了上海国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发展轨迹。在书中,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者对拍卖行业众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思考,他们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对提升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或许会有所帮助。
历史是需要文字记录的。《拍卖道》脉络清晰,资料丰富、耐读耐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拍卖、走进拍卖,为中国拍卖业的发展留下了印记。这是中国拍卖行业第一本企业传记,上海国拍以企业的视角和娴熟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一家大型综合拍卖公司的市场选择与体制变化背后的本质东西,从而为行业、为拍卖企业的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对此,我向上海国拍的同仁们表示感谢,并对上海国拍25周年诞辰表示衷心祝贺。
谨以为序。
中国拍卖业协会会长
张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