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印 度
24.6 碎片化的政党制度
到1977年以前,印度所有的总理都来自国民大会党,这使得印度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像一个一党独大制国家(参见日本和墨西哥的章节)。印度国大党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类似:一个包括了许多利益的单一大党,建立秩序,并在几十年中使一个有潜在问题的制度保持稳定。虽然国大党和革命制度党逐渐变得僵化和腐败;但它们创建了各自的国家,然后又退居一旁。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有这种幸运,产生一个类似的建国的政党。
自1977年以来,国大党在几次选举中输给了右翼政党。这些右翼政党的名称伴随着时代而变化,从人民党(Janata)到新人民党(Janata Dal),再到目前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它们信奉印度教的民族主义,支持自由市场经济。(Janata在印地语中指“人民的”,一些欧洲右翼政党也采用同样的名字。)在中右势力主政若干年后,国大党再次赢得选举,完成了一次极其令人满意的权力轮替(参见294页),这是民主制的典型特征之一,促使统治者保持警觉,并对投票者进行回应。
但是,印度的政党制度远比区分左右复杂。印度的政局已经从国大党时期的一党独大转变为一个碎片化的政党制度。印度有几十个马克思主义的、以种姓为基础的、民族主义的、区域性的和地方的政党,这使得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赢得议会席位的绝对多数。碎片化对头名过关制(FPTP)的选举制度来说是不同的(参见47页),头名过关制倾向于产生一个两党的或者至少是一个“2+”的政党制。在英国和美国确实如此,但在第三党集中于某个地域的国家,它也能够导致多党制(在加拿大也产生了规模不大的多党制)。在印度,它产生了太多的政党:人民院有大约30个政党,有一些政党的议席少到只有一个,看起来就像是比例代表选举制度产生的结果。
这种碎片化的政党制度导致的结果是,在最近几十年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这两大党中,必有其一在寻求与其他小政党的联合(选举前政党间的安排),以巩固在人民院中的绝对多数席位。目前,国大党领导12个政党组成联合,以统一进步联盟(the 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UPA)的名义执政;此前,印度人民党在1999—2004年领导13个政党组成的联合组成全国民主联盟(the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