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朋友可能并不了解早期的柯达盒式相机是如何使用的——人们将暗盒内的底片拍完后,必须要将相机寄回柯达的冲印工厂,由柯达的工人通过专门的设备为客户冲洗照片;完成冲印后,工厂将洗好的照片连同安装上新胶卷的相机再一并寄送给客户。通过这种模式,柯达部署在英国的哈罗工厂一举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最为先进的胶片生产和冲印基地。
1891年,著名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在伊斯曼研制的软胶卷的基础上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这也帮助柯达公司进入了电影胶片生产领域,并占据垄断地位。很快,柯达在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全球市场的需求,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
1935年,柯达又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胶片。这又是柯达的另一座里程碑。这种被称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当仁不让地成为柯达在全球市场上最卖座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第一卷克罗姆胶片上市,它一共走过了74个年头。不计其数的经典作品在克罗姆胶片上感光呈现,得以纪念。
1963年,又一个革命性产品——“instamatic”系列傻瓜相机在柯达诞生。这种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一个非常小巧的独立暗盒,使用者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自行更换胶卷。这种相机便于替换,又具备自动曝光功能,大大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也成为所有用户中柯达最为经典的产品。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杀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张。至2003年,近8 000家柯达冲印店布满了国内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区,成为柯达中国乃至柯达全球的利润之泉。2003年,柯达的股价达到40美元一股,这 在当时几乎是最被看好的蓝筹股之一。
然而,不知不觉间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数码摄影技术的演进历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成像技术诞生。60年代末,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在此基础上,索尼公司于1973年正式开始“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并在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这台相机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