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服务”的种子也播撒到了金融业的土壤上。如果你环顾四周,会突然发现:“自金融”的时代,也跟随着这股“自服务”的风潮悄然来临,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当仁不让地成为“自金融”的重要载体。
网上银行
提到网上银行,相信熟悉互联网的读者朋友大多不会感到陌生。这种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综合在线银行服务平台,已经逐渐渗入我们的金融生活。
可不是吗?我在2012年参加了一个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圆桌会议,与会的20多个人都谈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去过银行网点了。遍地开花的ATM柜员机提供了日常需要的大部分现金服务,而几乎所有的非现金银行业务已经可以在家里通过网上银行完成。“家里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悄然替代了“街头的银行”。
我们通过银行网站提供的安装程序即可在个人电脑上装载网上银行的客户端。你可以称这个客户端为“门户”,它相当于网络上的“银行大门”,区别在于这个大门永远没有8小时的营业限制,它总是向客户敞开。还有一些银行支持客户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定向登录界面。
一份公开调查统计显示,个人客户对网银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就是“安全性”和“便捷性”。
网上银行从萌生到今天,都在积极解决客户们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因为在银行的实体网点,可以通过有效证件来确认客户的身份;而在网银发展的早期,一度只有客户预留在银行系统的密码才能识别客户身份的“真实性”。一旦这道密码遗失,客户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盗失风险。
而今天,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身份验证技术下,这样的顾虑已经大大降低。一部分银行将已经植入一种叫作“数字证书”的加密文件的硬件设备(如一个类似于优盘的移动插件,一般称作“优匙”)预发给客户,客户在登录网银的时候,银行的后台系统除了校验登录密码外,还要同步校验“优匙”中预先植入的“数字证书”。这个“数字证书”中的信息和登录密码都和客户的身份严格绑定,一旦证书信息和密码不匹配,银行有权拒绝登录。唯有两者匹配,登录申请才能通过。
另一部分银行则在客户输入登录密码后向客户预先登记的手机号码发送一条由随机数字组成的、具有严格时效性的短信动态口令,客户需要同时在登录界面上输入这条动态口令方能通过后台的身份验证,享用网上银行的所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