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克里米亚的决斗(1)

一块硬骨头

到1942年初,苏德战场的优势,仍在德国一边。莫斯科保卫战后,苏联人只是站住了脚,没死而已。就像两个拳击手对垒,德国左右出击,把苏联打得摇摇晃晃,口吐鲜血,最后致命的一拳没捶死苏联,苏联站住了,还反手给了德国一拳,打了对方一个趔趄。就是这么一个形势,苏联还远远谈不上能扭转乾坤。

现在很多军事家讲,希特勒在1941年冬天,要求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寸土,势必保住战线,这个决策是对的。德军因此避免了像拿破仑军队那样的崩溃。到1942年春,苏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战线相对稳定下来。但是,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场主动权。德军现在已无力发动全面进攻,所以,德军最高统帅部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期快速取得成效。

当时德国的陆军参谋长哈尔德[1]大将建议,继续进攻莫斯科。但希特勒认为,进攻莫斯科战略意图过于明显,而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很大削弱,德军应该放弃进攻莫斯科的计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另外,由于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后向日本宣战,德国也向美国宣战,希特勒感到时间紧迫,特别希望在美军参加欧战之前打垮苏联,至少也要把苏联打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才有可能对付在欧洲登陆的美军。为此,希特勒要求德国第十一集团军统帅曼施坦因,彻底拿下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是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一个半岛,它就像漂浮在黑海海面上的巨型章鱼,面积很大,南部跟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指示南方集团军群尽快攻占克里米亚,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地区。这一战略行动,既可以避免以克里米亚为基地的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构成威胁,又能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国。但是,想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也不容易,苏军不但在半岛上驻扎重兵,而且控制着半岛一带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此外,半岛地形十分复杂,如果从陆上进攻半岛,只能通过皮里科普地峡,这里有毫无隐蔽的开阔沼泽地,还有苏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深达15米的“鞑靼壕沟”。克里米亚半岛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壕沟是那会儿修的。如果从水路进攻半岛,地峡两侧的水太浅,军舰根本无法靠近,只能沿着地峡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是靠皮里科普地峡跟大陆相连的,要没这个地峡,它就是一个岛屿。

这块地方,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在历史上曾进行过9次争夺。1853年到1855年,英法联军在这儿打了2年才把克里米亚半岛占领,而那会儿英法联军不论装备还是训练,都远远胜过沙皇俄国。

摆在曼施坦因面前的,是一块硬骨头。

[1]①哈尔德(1884~197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陆军大将。哈尔德出身于军人世家,44岁便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虽然哈尔德精明干练,善于分析问题,但希特勒对他爱提不同意见感到不满,于1942年夏天免除了他的职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