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慧廉》陌生人(1861-1890)(20)

在当地人眼里,这些碧眼赤须者是怪物。中国人那时很骄傲,自称天朝,是世界的中心。梁启超曾感叹,在甲午战争前后,堂堂的北京书铺竟找不到一张世界地图。[1]或许,那时很多人认为,他们不需要世界地图。

苏慧廉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的测试,老师问他:

“黑人是什么肤色?孩子。” 考官问。

“黑色,先生。”

“不错,那美国印第安人是什么肤色?”

“紫铜色,先生。”

“对极了,英国人呢?”

“白色,先生。”

“现在问你,中国人是什么肤色?孩子。”

“人的颜色,先生。”孩子骄傲地回答。 [2]

中国人眼中白人的肤色,可用的比喻是“白得像死人一样”。很不幸,苏慧廉就是这样的肤色。

人群中只有一个半怯半羞的白脸青年,因为这些人的习俗、心智、风气、道德素养与这青年大相径庭,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要来到这里,肯定没安好心吧?来教育他们吗?这个“死人白”青年要来教化他们这些孔圣人的后代? 那真可笑之至![3]

[1]④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99页。

[2]①苏慧廉:《晚清温州纪事》,第29页。

[3]②同上,第13-14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