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可怕的“日本病”(4)

就这样,经过了半年多的“交涉”,这份“策划书”终于出现在了每月一度的总公司董事会上。可是,所有的董事都不关注策划书是否完美,而是从“如何利用这份策划为自己谋利”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如果某位董事认为,实施这份计划虽然可以为公司盈利,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或者会给自己在公司内的竞争对手带来更多的好处,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反对,然后故意提出一些须要延后决定的理由,最终使得策划书被驳回或者被迫“改日再议”。

谁都知道,没有哪位中国公司的“老板”会耐着性子等待这么长时间。而且,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无论中方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结果,日方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尚在研究中”。所以前文中,面对着濒临破产却仍在“研究中”的夏普,郭台铭董事长会愤怒地离场实属情理之中。

在北京,我有一位交情甚好的优秀的律师朋友。他在日本某著名大学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对日本的情况非常了解。2000年,他从日本回到了中国北京后,一直担任日本企业在华现地法人的顾问律师。有一次,他叹息着对我说:

“自我成为日本企业的顾问律师的那一刻起,我就为了扩大这些企业的收益,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在和那些从日本总公司派来的日本人总经理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的“视线”和我的有些不一致。也就是说,我实心实意地为了实现公司的最大利益而提出法律方面的建议。可是,那些总经理竟然对这些‘对公司发展明显有利’的建议说‘NO’,有时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有损于公司利益的决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理解那些日本人的想法。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本日本推理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只考虑自己仕途的上班族。读完之后,我恍然大悟——这些日本总经理的人生最大目标也是‘让自己在公司里出人头地’,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公司里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大程度的逃避有可能对自己的仕途产生阻碍的风险和责任’。

一旦理解了日本人的心里想法,我的工作就变得非常顺畅了。从那以后,当我再向日本企业提交文件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像以前一样在文件中写‘我认为某某工程将会为公司带来最大收益’,而是直接面见日本人总经理,向他说明‘根据某某部分的记述,即使这项工程最终失败,您也能避免承担任何责任’。于是,日本人总经理立即笑逐颜开,然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律师’。就这样,我得到了中国日本商会的高度认可,委托我担任顾问的日本企业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