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光》硅谷之父特曼:任何实验有一天都可能成为金矿(2)

作为杰出的学者,特曼身边聚集了许多电子方面的人才。通过他自己的实际经历,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与类似托马斯·爱迪生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这样的发明家合作的案例,即使是在大萧条的年代,特曼仍然会鼓励学生在本地公司工作,或者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作为他授课的一部分,特曼会带学生去参观一些新公司,比如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旧金山设立的电视实验室法恩斯沃斯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了大量由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并且以高薪承包给工程系,继而打造了一个现代式的技术学者团队,让他们在象牙塔与企业工作坊之间自由地发挥。特曼称自己招募人才的宗旨为“打造卓越的尖塔”。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使斯坦福大学成了高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学校里的科学家清楚地知道,任何实验都可能有一天成为金矿。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硅谷的三个高科技巨人——太阳公司(Sun)、思科(Cisco)以及硅谷图形公司(SGI)都诞生于玛格丽特?杰克斯科研大楼。SGI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是当时最出色的企业家,后来在1995年又靠着自己创立的网景赚了大钱。思科提供对互联网来说至关重要的网络通信系统。太阳公司则推出了被称为“工作站”的超强台式计算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LA)在孵化新公司方面一直无法超越斯坦福大学。

特曼非常不喜欢学校里众多高才生要去美国东部找工作的想法。接下来的25年里,在成为斯坦福大学工程系系主任、教务长以及副校长之前,特曼培育了一整代的工程师,一批被他描述为“电子怪人”的男生,他们“对真空管的兴趣和对女生的兴趣一样大”。尽管新一代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可能会更出名一些,但特曼依然被视为“硅谷之父”。他的两个最为成功的晚辈后来创立了一家名为惠普的公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