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的超级梦-文贯中(1)

超级大国的超级梦

文贯中

摘要:全球化之所以不可阻挡,是因为由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增益取之不尽。所以,能够正确利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规律的国家,可以通过调度世界资源,源源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国力,成为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大国。而能够为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所需的秩序制订周密的制度安排并提供坚强后盾的国家,则必然是独领风骚的真正超级大国。

大国和平崛起的困难和定义大国、小国的困难

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无足轻重增长为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和外汇储备增长为世界第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过程不但迅速,而且和平,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下个目标自然是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不过,这个目标是否仍能以和平的途径达到,何时达到,对世人来说,并非全无悬念。这是因为以史为鉴的话,则新兴大国的崛起很少能避免已有大国的疑虑和反弹,因而崛起过程能做到一帆风顺、水波不兴的,几乎绝无仅有。

从历史看,以往大国崛起过程常常伴随刀光剑影和斑斑血迹,崛起过程几经失败的也不少见,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一再崛起,挑战英法的既有秩序,一再为获得美国驰援的英法所击败。又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以及崩溃前的苏联为例,前者崛起过程中引发血腥战争,后者因穷兵黩武而经济凋敝、国破民穷。它们孜孜以求的帝国憧憬最后灰飞烟灭,化为黄粱一梦。中国若能借鉴历史,做到和平崛起,自然是国人的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

虽然用幅员、人口和自然资源衡量似乎不难定义传统的经济大国和经济小国,但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格局下,人们更看重一国的经济总量、国内市场的规模和该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单纯的人口、幅员和资源的重要性反而下降。如此一来,经济大国和经济小国又变得极不容易定义。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虽然号称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以地大物博著称,其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比重却无足轻重,庞大的人口所能提供的国内市场常常不如一般的欧洲,所拥有的现代知识和技术水平甚至不如东亚和东南亚的某些小国。

难怪在全球化背景下,单以人口和幅员称大,却奉行闭关自守,和外界很少交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只能被称为小国;反过来,一些幅员、人口和资源比中国小很多的国家,因为它们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占了显著的比重,或其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总值中占了较高的份额,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可以毫不含糊地被称为大国。例如日本的幅员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大小的省份,人口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但以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在世界中的比重衡量,则无疑是个大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