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成瘾》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24小时×7天(1)

“让我一天不用手机的话,我会疯的。”

——KMX[1]

“在美国,有35%的智能手机用户甚至在起床之前就要用手机浏览社交网站。”

——卡特·汉纳福德(Kat Hannaford),英国吉兹摩多(Gizmodo)网络杂志编辑[2]

无论我在哪儿,在餐厅、在街上,或者在开车、在看电影,甚至在公共洗手间里,都能看见人们拿着一个小巧的设备在做一些事儿——做那些在能上网的家用电脑上干的事儿。在较早出版的一本书中,我们把这个小巧的设备称为“无线移动设备”,简称“WMD”,而且在那本书中我们赞誉这个设备具有移动教育的价值[3]——但是现如今却已变成了许多人沉迷的对象。很多人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跟谁在一起,都要不停地摆弄手机。尽管WMD本身就是用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但是很多人经常毫不犹豫地在社交场合或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拿出WMD发短信,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对我们的精神世界而非物质世界来说,WMD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呢?

42岁的商人杰瑞德和家人在雪山度假的时候,因弄丢了工作用的手机而暴跳如雷,继而变得难以相处和惊慌失措。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一天,他坚持要提前离开,并提出要立刻开车去手机商店买一个新手机,并为此与妻子争论不休。在开车下山以及回家的路上,他们一直争吵不断。杰瑞德当时十分恼怒,因为他确信自己弄丢了所有的联络资料、许多工作上的电子邮件,以及一些重要的文件。但是,当车停在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四岁的女儿坐在后座开口叫道:“爸爸,你的手机在这儿……”接着从两腿中间抽出了那个手机。原来她在下山的一路上都藏着手机,只是父母的争吵使她一直不敢开口说出来。

你是一个强迫性使用电子产品的人吗?你会不停地查看邮件、短信或者语音信箱吗?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在我的实验室近期进行的研究中,我们用一个标准测量来评估美国人的强迫行为,结果发现拥有强迫特质的人主要有以下特征:(1)每天在线时间更长;(2)倾向于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即短信、社交网络);(3)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更长;(4)听音乐的时间更长;(5)花更多时间查看短信,更新脸谱网;(6)更倾向于同时进行多个任务[4]。看起来,人们强迫性地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有两种原因:(1)他们喜爱自己的设备,想上网,喜欢各种软件和手机应用以至于离不开它们;(2)担心错过重要的社交活动或其他新鲜事,以至于必须让自己跟网络或手机寸步不离。第一种强迫性行为源自于人们与他人保持联系,或了解最新的股票信息,抑或在YouTube网站观看搞笑视频而产生的愉悦感。我们将在第四章中继续讨论这种伴有科技“上瘾”的强迫性行为。第二种原因源自担心与“强迫”思维,我们将在本章中讨论这一类强迫行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