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藏1:发现成吉思汗陵》(03)宝音博士(2)

从小学到中学,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十分严厉的,父亲退休前一直在乌拉巴托文物单位工作,从小他就知道父亲是看护陵墓的人,每到夜晚,宝音就目送穿着皮袄、骑着马、拿着手电筒的父亲消失在夜幕中。他从小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玩具世界里,最多的就是父亲给他带来的零零碎碎的古玩,有带花纹的小玉片,也有玛瑙珠子之类的东西,这是父亲在看守墓地时捡来的。从初中开始,他就选择了双语学校,他对汉学情有独钟,这使得他严重偏科,只要是历史和汉学之类的知识他什么都想学,废寝忘食地看书,这已经违背了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的愿望,他的父亲非常恼火。

每当他向父亲表示要从事历史和考古的工作,面对的总是父亲冷漠的表情,他感到父亲的性格是某种陌生的东西,此后他希望自己的生活道路也得到父亲的首肯,尽管几乎办不到。于是他努力学习,尽力赶上其他学科,尽管高考的成绩很一般,但他还是顺利地考入了蒙古国立中央大学。

对于宝音来说,他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是奉父母之命,而他觉得在这里却无事可做,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泡在图书馆里,而在那么多的图书中,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历史和考古方面的,对于其他学科毫无兴趣,以至于他第一年的历史学成绩是全班之冠,而其他学科都很不理想,这使得他非常担心能否顺利毕业。

毕业后,宝音并不想回到父亲早已为他联系好的建筑研究院工作,他坚持要读研究生。他一意孤行地下了这个决定。父亲为他的这个决定与他争吵,过去几年来他们为许多事也这样争论不休。但是慈祥的母亲总是多少劝父亲允许他去继续他的学业。但是在父亲眼里,似乎看不出他获得一个硕士学位有什么好处,他已经为儿子安排好了前程--待遇丰厚的建筑师,前途无量。

但他还是倔强地拒绝了父亲的好心,留在了大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埋头研究历史学,两年之后成了历史学的行家,就连大学的历史教授都对他刮目相看。就在毕业的前一年,他试着将一篇关于蒙古史的论文投稿给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学术刊物《牛津历史研究报告》,而且不久就发表了。

这一篇近5万字的论文的发表,几乎使这期杂志成为他的学术专刊,让他更意想不到的是,一篇论文的发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收到了牛津大学经典、哲学和古代历史学部的录取通知,热情地欢迎他赴牛津大学留学深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