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第三章(12)

经过深思熟虑,霍光准备曲线救国,迂回前进。先改善外交关系,稳定边疆局势,再腾出人力物力,一心一意搞改革,谋发展。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派出谏大夫杜延年等霍派人物,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了解民情民意,掌握一手资料,为改革提供事实依据,同时多方发现人才,察举贤良,广罗文士,为改革储备人力资源。第二步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将各级领导和考察上来的贤良和文士召集一起,专门讨论研究当前经济问题,制定今后经济建设大政方针。

当然霍光身为大将军,并没具体分管经济工作,不好抛头露面,将会议全权交给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让他们去主持。田千秋是个老好人,不会违背霍光意图,绝大多数与会者又来自基层和中层,代表的是中底官僚和中小地主商人的呼声,桑弘羊等人的声音被完全盖住,诚如霍光预计的一样,会议出现一边倒现象,改盐铁官营为私营、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和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初步方案,得以在会上顺利通过。

经济工作会议后,改革初步方案到了霍光手上,经他修改,再由昭帝下诏,很快颁发全国各地。改革方案的实施,调整了阶级关系,缓解了社会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恢复了经济和生产,使汉朝逐步走上富民强国的健康发展道路。

霍光是改革总设计师,改革取得重大成效,首功当然记在他名下,他的声望也达到空前未有的地步。这让上官桀之流更加紧张,觉得霍光一日不除,他们一日不得安宁。于是频繁往来,密谋扳倒霍光的办法。上官桀还发现,自经济工作会议后,御史桑弘羊也从霍光阵营分离出来,心下不禁窃喜,又串通好桑弘羊,一起来对付霍光。

这样一来,内有盖长公主做内应,外有燕王刘旦当外援,朝中有上官父子和桑弘羊一伙运筹策划,一张网结得严严实实,还愁网不住一个霍光?

霍光并没意识到这张严密的大网正向自己罩过来,依然我行我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新政顺利颁布下去后,经济建设已逐步走上正轨,霍光觉得也该回头过问一下军队建设了。军队是国家和皇室的安全保障,他是大将军,有责任搞好军队建设。

这天夜里,霍光私会昭帝,向他请示,准备第二天出城,亲自去广明校阅一次羽林军。人心叵测,霍光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离宫外出的消息。

这是元凤元年的事,昭帝已年届十四。十四岁的昭帝始谙世情,已有些自主能力。比如上官安的桑乐侯,就是昭帝自己下诏加封的,事后霍光才得知详情。考虑上官安是皇后父亲,受封侯爵,不算怎么破格,属于常例,霍光不好吱声。只是骄纵了上官安,有时入宫陪昭帝喝酒,宴罢出宫,见人就夸口说:“今天与女婿喝酒,喝得好痛快。女婿穿得几多豪华,屋里装修和家具更是富丽堂皇,气派非凡,比我家要强多少有多少。”狼行虎步回到家里,还嚷嚷着要将家具器物付之一炬,吓得家人惊慌失措,忙将他拉进卧室躺下,哄的哄,劝的劝,灌的灌醒酒药,才好不容易把他弄乖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