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那些计划发展扩张古拉格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官员和秘密警察好像也不十分清楚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扬松委员会自己作出的决定接着又被自己推翻。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同样采取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政策。例如,整个三十年代,为了消除监狱和集中营的人满之患,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屡次宣布实行特赦。特赦之后总是接着出现新的镇压浪潮和新的集中营建设浪潮,斯大林及其亲信似乎从来没有确定他们是否希望集中营体系发展壮大——或者说,仿佛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指示。
同样,苏联的集中营体系将要经历多次循环:先是严厉镇压,接着相对宽松,然后又是严厉镇压。即使是在坚定不移地将集中营纳入经济运行轨道的一九二九年以后,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继续存在于集中营的体系中。例如,直到一九三七年,许多政治犯仍被关押在明确禁止他们劳动的监狱里,这与驱使囚犯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的普遍做法似乎是矛盾的。官僚机构也没有导致多少意义重大的变化发生。尽管秘密警察所管辖的集中营与非秘密警察所管辖的集中营终于在三十年代正式划分完毕,但是,在据说是为更危险的罪犯和政治犯所设计的“营区”与为短期徒刑的轻罪罪犯所设计的“营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如何划分的遗留问题。其实,营区和营地在安排劳动、分配食物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然而,还有一种越来越被人们认同的看法:即使没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至少斯大林本人当时坚信囚犯劳动力具有巨大的优势,并且至死一直保持这种信念。为什么?
有人——例如前秘密警察、研究早期集中营体系的历史学家伊万?丘欣——判断,斯大林推动古拉格野心勃勃的早期建设为的是提高自己的声望。当时,经过长期激烈的权力斗争之后,他刚刚坐稳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他或许已经预料到,借助强制劳动力所取得的工业新成就将会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斯大林也许还受到一个人们熟悉的历史先例的鼓励。除了别人之外,罗伯特?塔克充分证明了斯大林对另一位俄罗斯统治者彼得大帝走火入魔般的兴趣。通过大量使用农奴和苦役犯,彼得大帝取得了工程建设方面的丰功伟绩。一九二八年,就在准备推出自己的工业计划时,斯大林对中央委员会全会发表了一次讲话,在讲话中,他钦佩地指出:
当时,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进行商业往来的彼得大帝拼命建设各种工厂以供给军队并加强国防,这是为迅速摆脱落后所造成的局限性而进行的一种特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