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精装版)》我们的希望在哪里(10)

没有来自内心的渴望,不可能成功

渴望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强大体现在不以世俗的眼光作为标尺来衡量对与错,而是以自身价值的体现、热情和满足感作为基准来衡量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些选择了布满荆棘、充满艰辛之路的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将成为众人仰视的榜样。

而那些每一瞬间都做出看似最合理、最优化决定的人,聪明一世,最终未必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没有来自心底渴望的力量,感受不到它带来的快乐。

在大学教书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在选择出路时,会紧跟社会的流行趋势。可笑的是,这种趋势常常和热播的电视剧发生关联。比如,以飞行员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如果热播了,第二年航空学科就会变得十分热门。即使电视剧的主人公是一个面包师,相关专业也会跟着人气暴涨。这种流行趋势看起来有些荒唐。当然,我对这些不同专业并没有什么偏见,但选择专业毕竟是选择自己一生的从业方向,不从兴趣和自身条件考虑,仅仅草率地以电视剧作为参考,看主人公很风光就一窝蜂地选择某个专业,必定要出问题。

进入大学后同样如此。上世纪90年代末,去美国留学学法律的风气兴起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变为考取美国注册会计师的热潮,最终留学的热度不断下降,学生们又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内。最近,工科、医学专科大学的报名率逐渐攀升,文科方面,法学院的热度一直不减。在此,我不是说律师和医生的职业有多么糟糕,而是想说,很多人做选择的时候并非是跟着心底的渴望前行,而是从众的心理在作祟。盲目跟随别人的道路,即使选择了安定、高收入的职业,内心也往往会很空虚。因为那不是你所热爱和感兴趣的。

年轻人应该跟着希望前行,跟着梦想前行,跟着激情前行。激情的英文单词“passion”出自表示疼痛的“passio”。没错,激情总是伴随着痛苦。那份痛苦来自放弃,来自为实现梦想而舍弃暂时安逸的抉择。

苹果的前任CEO斯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活着只为改变世界。”他的话可谓道出了成功的真谛,没有对事业的极致追求,人便不可能获得持久的成功。只可惜,大多数人并不能理解成功、金钱与内心渴望之间的关系。

不知A博士听没听说居昌高中的“择业十诫”①,他已经用切身行动来诠释并实践着这一诫命。我相信他会比自己预期的更早实现梦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