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精装版)》我们的希望在哪里(8)

做讲师,还是去名企

不久前有一位A博士来找我。一年前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便辗转于各大院校从事讲师的工作,过着平静的生活。不过,近来有一家大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想将其吸纳,这家企业承诺了丰厚的报酬,而且自身也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人才有很大吸引力。A博士本人之前的理想是要成为教授,但周围人并不认同他的想法,都全力劝他去这所企业,生活中突然多了这样一个选择,A博士感到十分犹豫和苦恼,这就是他来找我面谈的缘由。

近来有关大学助教和讲师自杀的消息层出不穷,社会舆论甚至认为讲师是当今最危险条件最恶劣的职业之一。我做过两年的讲师,一路走来,深知这一工作的艰辛程度。对年轻的博士来说,假如一学期讲三门课,每月的收入也才只有25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假期要停课,没有收入,保险之类的福利更无从谈起。平时遇到一些特殊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承担起教学之外的许多琐事。最近,虽说出现了博士后以及讲学教授制度等新措施,年轻的博士们的待遇算是有了很大改观,但对于曾经投入大量学费与时间才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来说,这种待遇还是有些屈才,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然而对于讲师(博士)来说,相比恶劣的薪资待遇以及劳动剥削,更让他们苦恼的是达到成为教授这一目标的机会实在很渺茫。大学医院的住院医生和司法研修院学生的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也不是很好,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是因为他们只要跳过这一踏板就能成为正式的医师和法律从业人员。大众普遍认为,这种程度的牺牲是必要的,生活暂时的惨淡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成就梦想的几率很高。

但讲师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从讲师成为教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教授的编制本身就不多,要等到自己从事的专业出现教授职位的空缺,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即使出现了空缺职位,众多排队等候者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堪比孤岛求生。用“最终可以成为教授,暂时先忍忍吧”这种话来安慰自己,实在有些自欺欺人。

现实如此残酷,我实在不忍心劝说A博士拒绝大企业的邀请——那个企业可是许多人都很向往的地方,机会实在难得。但我咬着牙向他说了这番话: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究竟多么渴望成为教授?符合你专业的职位究竟何时才能出现?这个谁也无法保证,在这之前,你的生活一直都安定不下来。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心一意只想教书,并且有信心跟随自己的激情,那么,你可以拒绝这次机会,再作等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