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怕你是个乖孩子》在爱和规则里让她成为她自己

在爱和规则里让她成为她自己

我爸没有上过一天学,但他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和《弟子规》。后来他也是因着这些自学了认字,这实在是一件让长大后的我惊讶的事,但小时候我不觉得。小时候他教我,我跟着背,那是我们之间的游戏,我背完一段,他就用胡子戳我的脸蛋作为奖励,我只觉得好玩。

爸在西南边陲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长大,这个小村庄偏远到不值一提,旧时连个学堂都没有,我惊讶的是,这些东西是怎么开始在那里口口相传的?爸说,我奶奶会背,我爷爷也会背,他的爷爷奶奶也会背。我没有问你背了能完全理解这当中的意思吗,这个问题太傻。

他是用四川话背的,用我们那里的带着浓重口音的四川话,但他背的时候还是和平时说话的语气不太一样,尽管带着口音,但是多了些庄重,即使是在饭桌上我问起来,他也会马上坐正,轻咳一声才开始。带着那么点仪式感,他的头微微向上昂起:“……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几个月前在成都家里就发生了这个场景,这场景莫名的让我感动。

为什么要读经?也就似乎有了答案。

女儿两岁半了,我先教她读《弟子规》,和我小时候一样,她只当作游戏。女儿的语言和节奏感发育得早,一岁多就能跟着家门口的摇摇车念:“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那个时候她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她在节奏和韵律中感觉到了快乐。

而现在,《弟子规》和那时的儿歌带给她的感觉是一样的,节奏、韵律,还多了一样--规则。当然我也丝毫不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从《弟子规》里感觉到更多。

节奏和韵律似乎很好理解,而规则呢?规则为什么也能带来快乐?这好像和我们平时认为的“科学”的育儿方法有些矛盾了。事实上,两三岁的孩子,在自我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她是需要外在的力量来帮助她建立自我的,也就是说,她在潜意识里渴望那个力量,来帮助她,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

因此我不完全赞同那种“只要孩子快乐长大就好”的教育理念,适当的规范、原则,甚至做了错事的惩罚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帮助。

要帮助孩子,在爱和规则里,让她成为她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