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影响了中国》在贫困中艰难成长(2)

老张领我去看望当年陈云的邻居沈福宝。据告,陈云的舅父叫廖文光,乡亲们平日喊他“龙公子”。在练塘,廖姓极少。廖文光有一子,叫廖霓云(亦即陈云的表弟)。廖霓云自幼患风湿症,腿脚不便。舅父母收养了陈云,改姓廖,因此陈云小时候叫“廖陈云”,有时也写作“廖程云”。

老张出示廖文光和他的妻子的照片,我即用照相机翻拍下来。这两张照片,据告从未公开发表过。

陈云舅父以裁缝为业,家境也不宽裕。于是,舅母设法相助,在临街的小平屋里放了张四方桌,几条板凳,砌了个灶头,开起一爿小酒店。

不过,舅母亦患风湿症,手臂力弱,难以干重活。陈云稍长,便成了舅母的小助手。

小店里劈柴、洗菜之类杂务,由陈云承担。他还照看体质孱弱的表弟。

7岁时,陈云进入本镇贻善小学读书。贫困的舅父母家,无力支持他上学。不久他便陷入失学的痛苦之中。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在舅母小店的顾客之中,有一位名叫杜衡伯的,乃是小镇上颜安国民小学校长。杜衡伯常来喝酒,见陈云聪明伶俐,手脚又勤快,觉得这孩子失学太可惜,答应让他免费入学。这样,陈云有了求学的机会。陈云一直记得颜安小学给予他的帮助。1986年9月,当颜安小学希望陈云题写校名时,陈云欣然命笔。

离陈云家咫尺之遥,有一“混堂浜”。那里在清朝末年,开设了练塘镇上第一家书场,名叫“畅园”。镇上的居民喜欢听评弹,“畅园”生意兴隆。于是,另一家名叫“长青园”的书场也在混堂浜冒出,跟“畅园”唱“对台戏”来。

做完功课,忙完小酒店里的杂务,陈云的最大乐趣就是听评弹。好在小孩子家不收费,陈云成了“评弹迷”。不过,他只能站在书场外面听,这在当地叫听“壁书”。

从评弹中,他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也增加了他的文学修养。后来,他一直是评的热心听众,人称“老听友”。陈云后来跟评弹界有着许多交往,这最初的渊源便始于“混堂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