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范儿》13.皮带和皮包:腰间细节 手中装饰(1)

在时尚潮流中,举止端庄,尤其风度翩翩的男人,总会在腰间这一细节处,刻意去装饰。这个装饰自然是皮带。皮带就是男人的黄金分割点,自然是非常重要的部位非常重要的装饰。好的皮带和衣裤简直可以融为一体,自然妥帖。反之,会邋邋遢遢,不伦不类。

同样,肩上或者手中的装饰,离不开的则是皮包。皮包业的发展,总是把目光紧紧盯着时髦的青春女性,因为一个女人拥有几十只,甚至超过百只的皮包都不为过。然而,时尚的东西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男士的风采。拥有一款质地品位都上乘的男包,更能增添男士的翩翩风度。

先说皮带的趣闻。有点历史知识的朋友都晓得,中国早期的服装基本是不用纽扣的,据说是因为在后宫里流行开来的。因为后宫佳丽太多了,都穿有纽扣的衣服,不利于皇帝临幸,所以好像宫女妃子们,内裤都不用穿的,晃荡着款款性感的大腿,皇帝来了晃荡得更厉害,皇帝自然“性福”不断。不过,没有纽扣,腰带(那时候还没用到皮的)是很早就有的,这也可以理解,否则男人们裤子拎不上去,老是把不该露出来的露出来,成何体统!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这种小带的名称叫“衿”。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人们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这种大带就叫腰带。也就是说,古人要系双层裤带。

不过,这里面的“大带”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古人对它非常重视,腰带成了服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饰物(这和现在皮带对男人的作用倒是异曲同工),尤其在礼见时,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刘 传》记载:“( )方轨正直,……兄 夜隔壁呼? 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应。 怪其久, 曰:‘向束带未竟,其立操如此。’连兄弟之间夜里见面说几句话,都必须整衣束带,否则就觉得有失礼貌。欧阳修《归田录》也有类似记载,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见帝而立,却不肯进去。太宗立即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束带的缘故,于是令左右取来袍带,匆匆束之。陶谷见皇帝束上了腰带,这才进去。在当时看来,皇帝召见侍臣而不束腰带,同样是失礼的行为,所以不能与他行君臣之礼。随着文明的发展,古代腰带总体可分成两类,一类以皮革为之,古称“鞶革”,或称“鞶带”。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