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融合》西突厥和拜占庭(3)

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兴起以后,中亚地区出现了一批以贩卖丝绸为业的商人,中国史书中一般称其为胡商,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粟特商人。粟特商人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对于经商一道颇有经验。丝绸之路开通后,粟特商人便沿线建立了许多商业据点和侨居地,在中亚构建起了极为宽广的商业网。在哒人掌握丝路时,粟特胡商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丝绸贸易,便依附于哒政权。在突厥与波斯瓜分哒的疆域时,位于中亚的粟特人的分布区被置于西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粟特商人便转而依附于西突厥政权。

西突厥政权虽然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中亚路段,但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并不善于经商,作为统治者,他们也不屑于亲自从事商业以谋取利润,他们更愿意将汗国内的商业托付给擅长此道的粟特商人,而满足于从粟特商人那里得到部分商业利润,坐享其成。因此,在灭亡哒后不久,室点密便将汗国内的丝绸贸易之事交给了粟特商人。

此时的丝绸之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段,控制在中国人手中的东段,控制在突厥人手中的中亚段,控制在波斯人手中的西亚段,以及控制在拜占庭帝国手中的西段。利用中国处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不存在统一强大政权的时机,突厥人可以很轻松地从东方获得丝绸,并操纵丝绸之路的东段。但是,在将丝绸运往西方消费地的途中,在经过从前的盟友波斯帝国控制下的丝绸之路西亚段的时候,却遇到了比较大的阻力。

波斯帝国利用自己掌控丝绸之路西亚段的优势,从事对丝绸的转口贸易以获取巨额的利润,波斯还牢牢掌握着锡兰的丝绸市场,不仅可以通过陆路,还可以通过海路运进丝绸,此时的波斯境内还具有生产丝绸的能力,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波斯帝国对于从东方进口丝绸有着严格的限制,这显然也就是对西突厥汗国向西方出口丝绸的限制。

粟特商人向西方的商业行为受到了来自波斯帝国的阻碍,他们很自然地向他们新的宗主突厥人诉苦。为了获得丝绸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西突厥可汗室点密接受了粟特商人的请求,决定以汗国的名义遣使波斯,请求波斯这个盟国允许他们在波斯境内自由贩卖丝绸。这个使团的首领,就是粟特商人马涅亚克。

马涅亚克向波斯皇帝库思老一世献上室点密可汗的厚礼,其中包括大量产自中国的精美丝绸。但是,库思老一世断然拒绝了马涅亚克自由贸易的请求,在利益面前,一切说辞都显得苍白无力。哒帝国已经灭亡了,波斯和西突厥联盟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彼此间基于利益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并在马涅亚克出使的过程中爆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