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人善饮酒也擅长酿酒,每逢喜庆佳节,都需以酒招待客人。仡佬族民间的酿酒多以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为原料,酿成白酒(仡佬族俗称“火酒”)和甜酒。有喝“咂酒”的习惯,因是用竹竿吸饮,故又称“竿儿酒”。大多数地方的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习惯,并视之为待客佳品。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居住在平坝、安顺、普定、六枝一带的仡佬族,其住房与附近的布依族、汉族“屯堡人”大同小异。黔西、大方、毕节、织金等地的仡佬族,房屋为木结构,但不是吊脚楼,过去多以茅草盖顶,砂土夯墙。
仡佬族婚姻很有特色,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
贵州西北的仡佬族,新郎要骑马去迎亲,有四个伴郎相陪,其中二人扛着竹扫帚,另两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这点礼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门,有一群人手执木片围“打”新郎,男方拿竹扫帚的伴郎要全力保护突围。新郎跑进女方家门,马上有“敬亲酒”招待,而且新郎与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毕,新郎将新娘“抱”上马背,上马而归。
古代仡佬族实行崖穴葬与石棺葬,近代虽然有木棺石椁土葬的,但崖穴葬和石棺葬仍有遗存,且土葬必以石垒为标志,坟头要栽象征好风水的树木。自清代起,受汉族影响,崇奉佛、道及儒家思想,并信巫术。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也有汉族文化的因素在内。如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仡佬年是在农历的三月三,这也是壮侗语族许多民族共同的节日。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八月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节日期间人们要穿新装,请寨中最长者——“族老”祷告,并奏乐鸣枪,杀牛取心,每户一份,表示全族团结一心等,活动众多,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农历十月初一的牛王节,或称“敬牛王菩萨”、“祭牛主”,要杀鸡备酒,祈愿保佑耕牛健壮,无病无灾。养牛的人家在这一天停止使役家中的牛,让它们休息,届时要做两块大糯米糍粑挂在牛角,再牵牛到水边让牛看自己的影子,最后把糯米糍粑喂牛。没养牛的人家要备酒肉、香烛、纸钱等,到自家的田地边祭祀牛王菩萨。另外,仡佬族还在农历的六月初二过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致的风味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虾米泥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