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羌族和普米族(2)

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羌人一般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五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在自然界中,天、地、山、树与羌民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因此成为崇拜的对象。此外,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羌族居住区均有影响,尤以藏传佛教最为显著。

羌族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夫权很大,主宰家庭内外的一切事务。择婚时有着严格的阶级界线,其他如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以内多在娘家居住,以及兄死弟娶其嫂,弟死兄纳其弟妇等习惯也有保留。1949年以后,在婚姻制度方面的一些落后习俗,已经逐渐废除。现今青年男女一般经父母同意后,办好结婚证外出旅游结婚,回家后以两坛咂酒招待亲朋,正式宣布结婚,婚事新办已蔚然成风。

羌族丧葬分火葬、土葬和岩葬。火葬为其传统习俗,羌族每个家族有自己的火坟场。人死后要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丧主为死人净身,穿3—6件寿衣后才能入棺,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羌族认为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跳丧舞;如果是凶死、传染病等非正常死亡,必须火葬。死者除无儿无女外,均要按期安葬,一般停放三日,所有坟墓忌用白石垒砌。近年来受汉族影响,羌人也大多改为土葬,仪式与汉族基本一致。羌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岩葬,是指婴儿死后葬入岩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族人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结婚、丧葬时都会唱歌跳舞。羌族舞蹈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主要有“萨朗”、“席蹴步”、“跳盔甲”、“仁木那?耸瓦”等。“萨朗”有“唱起来,摇起来”的意思,在羌区最为盛行,是一种很古老的自娱性舞蹈。“仁木那?耸瓦”,是赤不苏方言,意为“宾客来临时表示尊敬和欢迎的舞蹈”,是羌族传统的礼仪舞蹈,主要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跳。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中国古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祭山会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这一天羌族各寨的男子带上香蜡、敬酒、刀头和一只羊或一条狗、一只公鸡,到固定的塔子上举行祭山仪式,感谢山神赐给人们生活和生产资料。祭山完后,祭山队伍唱着山歌,各自回寨进行联欢。羌历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各种农作物都已收割完成,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羌人把这一天作为喜庆丰收的节日。

另外,羌族还有女儿节、牛王节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女儿节,全村的妇女都要穿上新衣服,到西湖寨山顶的塔子上敬神,围着塔子唱歌跳舞,然后到各寨对唱山歌,歌颂羌族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牛王节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这天人们都让牛休息,并有杀鸡宰羊来祭祀牛王神的习俗。当然,羌族还过一些汉族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