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其他各家(2)

当时人们对邓析的论辩能力非常钦佩,甚至认为,连“钩有须,卵有毛”一类的命题,到邓析那里,都能说成是正确的。

另一位名家学者惠施(约公元前370—约前310年),也被尊称为惠子,宋国人,曾担任魏国的宰相长达12年,大约与庄子是同时代人。

惠施赞成墨家学派的兼爱思想,但并不赞成无条件地停止战争。在他执政期间,受合纵学说的影响,主张魏国应该与齐国、楚国联合对付秦国。在张仪离间诸国之后,惠施也被免官,回到故乡宋国隐居。

惠施的名家学说源自邓析,他博学善辩,著作有《惠子》一书,可惜的是早已失传了。他最有名的故事,是与庄子进行的一次小辩论。

有一次,惠施和庄子在河边散步。庄子随口说:“河里那些鱼儿游的从容自在,这真是做鱼的快乐啊!”一旁的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说:“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自然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战国时期另一位名家学者公孙龙(约公元前330—前242年),又称公孙龙子,比惠施的时代还要晚一些。公孙龙是赵国人,曾作过平原君的门客,著作有《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在当时以论证“白马非马”而出名。据说,有一次公孙龙子要带一匹白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告诉他,上级有命令,不准带马出关。公孙龙子说:“我带的不是马,而是白马。”按照公孙龙子的论证:“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意思是,“马”这个名称,是我们用来称呼某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我们用来称呼某种颜色的,对颜色的称呼和对形体的称呼是不同的,不能将对颜色的称呼混淆于对形体的称呼,因此“白马不是马”。

公孙龙子还提出“坚白石相离”说,认为一块石头用眼看只能看到它的颜色“白”,用手摸只能感觉到它的“坚”,所以白和坚是分离的,两者是彼此孤立的。认为石头坚硬的性质和石头的白颜色是相分离的,因而他被后人称为名家中“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

公孙龙子为代表的“离坚白”学派,强调的是“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学派,强调的是“合”,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和事物特点的相对性。从抽象思维的角度来看,两者都自有其价值在,但是,作为名家的学派,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发展到了极端,由此就走向了诡辩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