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上的民国》第二章 君宪,共和?--被抹杀的程序(9)

袁世凯将冯国璋调任的理由是,冯国璋练兵多年,又做过贵胄学堂的总办,禁卫军军官大都出自冯国璋的门下。而当时有谣传称禁卫军要将清帝溥仪护送出关,如果真有其事,局势势必失控而外人(日、俄)有上下其手的可乘之机。由此,控制禁卫军并稳定京城局势,挟战胜之威归来的冯国璋正是不二人选。

王朝鼎革之际,谣言非但特别多,而且流传特别快,“清帝出关”即为其中一例[5]。除了谣言之外,冯国璋被调回京城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一意主战,而这难免会影响到袁世凯与革命党的谈判大局。

对此,袁世凯把兄、原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看得非常清楚,其认为,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的情况下,“项城以为在此潮流转变之下,民心思动,已非一朝,不是单靠兵力所能平定,主张剿抚兼施。……以项城才略经历,自属过人,其对于时局,言剿改而言抚,言抚进而言和,纯出于项城之主持。汉口、汉阳以兵力威胁南方,攻占以后,决定不再进兵,只清理河淮南北一带,以巩固北方,即南京亦不派重兵往援。所有谕旨,均从宣布德意着笔,而资政院迎合民意,亦供项城之利用,经此蕴酿,乃促成南北议和之局,此中运用,则非旁观者所能尽知也。”

12月5日,“各省代表会”决议电请伍廷芳为代表来鄂议和,并公举王正廷、胡瑛为副代表。次日,摄政王载沣退归藩邸,袁世凯随即发布内阁咨文,委任唐绍仪为议和全权代表。唐绍仪是当年清廷公派第三批赴美幼童,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七年之久。回国后,唐绍仪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后被派往朝鲜协办税务,由此与驻朝鲜商务代表袁世凯结下不解之缘。

在朝鲜时,唐绍仪是袁世凯的书记官,也可说是袁世凯最早的部下。凭借这层关系,唐绍仪也随着袁世凯的升迁而水涨船高,他先后做过天津海关道员、外务部侍郎、奉天巡抚和邮传部尚书等职。袁世凯下台后,唐绍仪受波及而赋闲。等到袁世凯东山再起,原来的部属也一个个起复委用,唐绍仪即为其中之一。

袁世凯选择唐绍仪为议和代表有这样几层考虑:其一,唐绍仪与南方议和代表均为广东人,双方交流无障碍;其二,唐绍仪与伍廷芳均擅长外交,资历相当;其三,唐绍仪接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明,容易被南方阵营所接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