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批判》莫言的文学世界略评(2)

《球状闪电》里微末的牛眼看人,在《生死疲劳》里发展成庞杂的驴眼、牛眼、猪眼、狗眼、猴眼看人,主角西门闹六道轮回,视界不断切换。《爆炸》等小说里的产妇产房生养,变身为《蛙》,变身为《丰乳肥臀》前九章上官鲁氏和驴的难产。《民间音乐》里的吹箫拉二胡等章节,预示了《檀香刑》里戏班的登场。从《红高粱》《金发婴儿》,到《丰乳肥臀》《檀香刑》里的女主角偷情,都是欲望长久压抑的结果,也是莫言小说经久不衰的主题……所有这一切,内容上或许创新不多,但结构上却是精巧别致。个个不同,新创不断。

他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细节饱满,同样出色。

问题也不少。虽然《百年诺贝尔》的作者,是我最为尊敬的中国文学理论家,但在对待莫言的评价、态度上,我和他是有一些差异的。

仅由他对莫言的感悟看,确乎发人未发,提纲挈领地概括出莫言小说艺术的独特风格,可我在这段话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作者没有一句在批评莫言,这起码很不全面。可能受行文字数限制吧。

如果这可以谅解的话,那么下一个问题就让人莫名其妙了:匠气和文人气、学者气,似乎都是文章作者所要排斥和批评的。匠气不可取,我们能理解,文人气、学者气为什么要不得呢?二者的具体内涵指什么呢?

不明白。

就我看,数千年文学史上,我国的著名作家,恰恰都是带着点“文人气”“学者气”的,诗歌、散文的深文奥义、委婉传情且不说,即使到明清小说,红楼三国、聊斋儒林、三言二拍,哪一部不带着很大的“学问”在内?

到20世纪前20年,文学发生分裂,形成两大流派,一是以“五四”来命名、占据文学舞台中心位置的“新文学”流向,“代表是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一是处于文坛边缘地位的“本土文学传统”流向,代表是李伯元、鸳鸯蝴蝶派诸君、张恨水、张爱玲、金庸、王安忆诸君。

其中作为“本土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的金庸,“他真正继承并光大了文学巨变时代的本土文学传统;在一个僵化的意识形态教条无孔不入的时代,保持了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民族语文被欧化倾向严重侵蚀的情形下创造了不失韵味又深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白话文;从而把源远流长的武侠小说系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样一个被作者极力称道的人,不纯属中国内地作家,他是在相对自由的香港搞创作,最见特色的恰恰是小说里的“文人气”“学者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