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职业“鬼”话》3.2 洞悉产业演进的规律(2)

如果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变动的社会里看的话,对于个人的“前途”而言: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个时时变化的环境中,需要的是对变化的敏锐洞察。这背后是对变化规律的深刻思考。

北京市电报大楼的七号柜台,这里有一个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从未见过的业务:

发电报。

这是北京市唯一的一个可以发电报的柜台。每个月也不超过十封电报。

电报是一个几近消亡的产业。

记得当以电子邮件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邮电部还不知道这个业务属于什么类型,于是,就将这个没“前途”的业务放到了电报局,反正都是数字码转成电信号,然后传到另一个接收的地址。不过,那个时候,你是否能想象到,互联网这个庞然大物能够改变整个世界。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多个行业都经历了类似的变迁。一个行业从新兴到蓬勃发展,从蓬勃发展再到成熟稳定,从成熟稳定再到日薄西山。其实,20世纪60年代的“创新扩散模型”就可以解释。

创新扩散模型是说,任何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新产品都服从创新扩散的S形曲线:

在早期,接受者很少,进展速度慢,甚至还有波动的可能;当接受者人数扩大到10%~20%的时候,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进入高速成长期;之后,在接近饱和的时候,上升速度又开始变慢,进展开始减缓;当有新的概念、事物、产品可以取代它的时候,曲线甚至会下降。由此形成了性感动人、凹凸有致的S型曲线。

这条线适用于描述大多数行业变迁的过程。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寻呼机:

寻呼机,一个已经进入历史回收站的东西,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