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职业“鬼”话》2.3 真兴趣和伪兴趣(3)

如果对这3个问题有个相对清晰的定位,那么就可以大概定位出感兴趣的事情,乃至感兴趣的职业。

比如,一个客户找我咨询,她其实特别喜欢跟人沟通,喜欢通过与人的协调来完成项目,喜欢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她感兴趣的估计就是参加各种社区和组织的活动、市场拓展、销售、项目管理这样的事,结果她学了七年的计算机,研究生毕业,为了安稳找了一份专利审查的工作,每天必须面对黑压压的专利文字八小时,工作中几乎没有跟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要多郁闷有多郁闷。经过沟通,她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更多参与社会上的社团活动,进而了解那些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和职业。至少在八小时之外享受自己的兴趣。

再比如,另一个客户来找我咨询,他在通信营业厅负责接待陌生客人。可是他却特别喜欢跟具体事物打交道,而且喜欢制作工具、完成软件代码这样具体的工作。现在这份工作是父母为其稳定而找的,他很厌烦。当我跟他谈到他要开发的软件时,他的眼睛一下亮起来,说话速度也加快了,明显就是搞研发的命。考虑到他刚工作不久,他的下一步规划是:无论怎样先做好本职工作,找到这其中有意思的地方,然后在业余时间针对某类软件做开发研究。

但是,这事还没完。

很多有职业困惑的人都会跟我说:“我对我正干的工作没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是( )。”(括弧用于填各种行业和职业,如经济、金融、心理、传媒、人力资源、市场、开发、酒店试睡、手模特……)他们觉得他们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梦想无法实现,工作不快乐。

只是,当我再问他“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时,比如,我会问:“你对金融感兴趣,能谈谈凯恩斯和亚当·斯密吗?”“既然你对心理感兴趣,斯金纳箱是怎么回事?”“既然喜欢传播学,那了解麦克卢汉吗?”“既然你喜欢编程序,最近用什么代码编过哪些程序?”“喜欢做市场,那销售你的产品时,你会用什么手段?”多数状况是被提问者会无语,或者所答非所问。

须知,我问的问题,如果涉及专业知识,都是我临时谷歌、百度出来的,应该是最典型、浅显的入门知识。而如果涉及相关技能,也都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但是,即便如此,依旧让我很不好意思,以为问题过于艰深。于是,我只好再问一句话:“那你现有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对方通常会这么回答:“因为没兴趣,所以自然干不好。”

这些人,似乎找到了兴趣,但是却对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内容不太了解,这让人觉得很怪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