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如果要走,走远一点(1)

在字典的扉页,他给我写了一行字:你一定不可能永远呆在这个城市。如果要走,走远一点。

我喜欢三毛。以前看三毛的《稻草人手记》,看她写自己出国远走的那一段:“几年下来,偷儿积案如山,已成红花大侠。一日里,偷了中华机票,拜别父母兄弟,漂洋过海,向这花花世界、万丈红尘里舍命奔去。”每看及此,便会想起我自己的第一次“远走高飞”。

其实跟后来频繁的出国比起来,真正让我有“走得很远”这种感觉的,还是18岁高考上大学,离开故乡的那一次。

那年夏天特别热,考场里没有风扇,只放了大大的几块冰。我那时瘦的要命,身体素质也不太好,大考那几天,基本上中暑是考试的并发症……总归最后高考成绩不如自己预期——尽管语文成绩是整个浙江嘉兴地区的第一名,但是地理发挥不太好,那些季风到底是打哪儿吹哪儿我始终也没弄明白,成绩只算中上。

当时我最想去的学校是南京大学,那有全国最好的英语语言文学系。按说我的成绩达不到录取标准,但因为小学初中拿了几个作文和演讲比赛的大奖,算是在浙江当地小有名气,所以南京大学正在考虑特招我。

可就在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简称总参)的洛阳外语学院来了三个招生老师,当时会有专门的招生老师去生源所在地看学生资质的高校非常少,几乎是凤毛麟角,何况还是三个穿着军装的帅哥美女——要知道那时能穿军装是件多拉风的事儿,比今天一身Prada或者Ermenegildo zena还有范儿,所以他们一来就在我们学校引起了轰动。我去学校看成绩,看到这三个人,觉得很特别,不过心想反正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以为他们是部队文工团的,来招文艺兵……

那一整天我就在学校里晃晃悠悠,看成绩,跟同学聊天,只是隐隐约约,总觉得那三个人在盯着我看,尽管有点奇怪,但也没多想。因为我的志愿已经填好了,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第二志愿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志愿是杭州大学,全部没逃出江南——我妈根本就不打算让我去任何远的地方,这多半跟她早年间考上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结果上了一年学水土不服最后生病退学的经历有关;而我爸那段时间在佳木斯出差,联系不上。

结果很戏剧性的,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我正准备回家时,这三个人迎面朝我走了过来,带头的那位男教员直接叫出我名字,周忆。我还没来得及惊讶他怎么知道我名字,他问我,“有没有兴趣上军校?”我就傻眼了,“军校是个什么玩意儿?”他笑了,“你知道吗,很多女孩子都梦想上军校。”“为什么?”“第一,可以穿军装,多神气!第二,我们是军队的外语学院,你毕业以后是要给首长当高翻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