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一个英雄的自白》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8)

然而,在大博弈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历届政府对此也都采取了好坏并收的策略,一方面公开支持沙赫,但另一方面,也私下里鼓励他打击政权体制的腐败,并控制对“萨瓦克”力量的滥用。

对此,沙赫似乎不愿意去做,抑或是无力去做。

由于表达政治异见的大多数渠道都已经被堵死,于是公众转向毛拉寻求支持,而这些神职人员也利用这种新力量来指责沙赫充当西方的工具。在这些批评人士中,最直言不讳的是一位就是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霍梅尼出生于1902年,因撰写过大量反对伊朗世俗统治——这其中也包括反对沙赫的父亲礼萨——的文章而在宗教界声名鹊起。然后,在1961年,他将矛头直接对准沙赫,指责他的亲西方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赋予女性和非穆斯林选举权——这与真正的伊斯兰精神是相悖的。

由于霍梅尼的影响力太大,沙赫既不能逮捕他也不能谋杀他。于是,在1964年,他被流放到土耳其,后来又流亡至伊拉克南部的纳杰夫地区。在那里,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操控能力。在接下来的14年里,他一直都在说教布道,严厉抨击沙赫和美国的罪恶,而这些作品则被偷偷运回伊朗,并以磁带的形式在市场上售卖。

到1978年秋,这个国家已经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接连不断的暴动和罢工导致沙赫的安全部队和霍梅尼的支持者之间发生暴力冲突。一系列孤注一掷的措施——这其中也包括成立军政府——并未摆脱失败的命运,沙赫最终被迫于1979年1月16日逃离伊朗。在他离开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仅仅10天之后,国内的政府和军队就土崩瓦解了。

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沙赫政权已经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但这种突然垮台还是完全出乎了白宫和情报界的预料。在1978年8月底,《国家情报评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报告还曾指出,伊朗并未处于“革命或即将发生革命的状态”。至于为什么中情局和白宫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误判,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沙赫以铁腕手段统治伊朗近25年;按常识来看,尽管国内局势动荡,但他还是能够应对的。事后显示,华盛顿很多人都认为沙赫会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他的政权,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当时,即便是美国驻伊朗大使比尔·沙利文(Bill Sullivan)也认为沙赫政府不会垮台。而在1978年11月9日,当他改变自己的看法时,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在1978年一整年的斗争中,美国并没有明确的、与反对派团体接触的策略,而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这可能会破坏沙赫的政权。然而,就最终结果而言,情报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美国政府在沙赫个人身上的投资太多,而在伊朗人民身上的投资太少。所以,当政权开始出现崩溃迹象时,华盛顿的决策者拒绝承认,因为他们除了支持沙赫之外,别无其他任何选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