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如此不安》第一章 做个大人怎么这么难(5)

如果没有成功地从亲子关系中自立出来,恋爱也无法顺利进行,这里也存在着我刚刚所说的那种恶性循环。幼年的撒娇欲,原本是应该在亲子关系中得到满足的。然而处于不幸的亲子关系中的人,即使到了二十岁、四十岁、六十岁,甚至到了八十岁,这种对撒娇的渴望仍然留在内心深处。而且到了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六十岁,仍然无法直率表达这种幼儿般的欲望。

人到三十,结了婚,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进入职场,这样的男性显然不好意思直接表现幼儿般的欲望。渴望撒娇的强度有多大,这种抗拒欲望表达的强度就有多大。这种欲望会间接地表现出来,戴上正义、道德这些被社会所接纳的假面具登场。这对他们身边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如果你感觉到身边的人“总是发牢骚”的话,恐怕要先反省一下,那是不是自己内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压抑了对那个人撒娇的欲望。

你其实暗自希望,现在的家人也像小时候妈妈对待你那样与自己相处。但那又会让你觉得很丢脸,即便如此,你心底还是有着那样的渴望。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着自己不敢正视的渴望。

撒娇的渴望如果在小时候得到满足,人一点也不会感到难为情,能够坦率地接受。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欲望被满足这件事本身就会让人觉得很丢脸。

如此一来,虽然很希望身边的人“这样”对待自己,同时却又无法容许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自然需要间接地寻求欲望的满足。于是就制造歪理,找茬儿,拿出理想或者正义等等借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