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这样爱我》10.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3)

很多时候,我们这么执拗,就是要赢这赢那,就是要补偿当初不被允许说脏话而在内心深处积累的深深的“无力感”和“挫折感”。

所以,说脏话和说礼貌的话,都是生命成长的必需,需要引导,而不是管教。

不管孩子说什么,统统予以最高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予以完全的接纳。

“无分别的爱”不是“不管”,而是最高的接纳,千万要搞清楚这一点。

什么是最高的接纳?就是你的内心要完全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在此基础上,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是接纳孩子的,而不是逼着自己不说话,但是眼神和表情里面,全部都是焦虑、紧张、生气、害怕、厌恶、提防、绝望、无助……如果是这样的“不管”,那你还真不如骂孩子一顿好了。

你骂孩子一顿,孩子心里还舒服点,也许是犯错了,但被你骂一顿,双方扯平,接下来,继续这个游戏:继续“错”,继续骂,继续“扯平”,继续……

很多家庭就是在永恒地玩这个游戏,彼此不亦乐乎。

反过来,父母装做不在意、不说孩子、不骂孩子,其实心中充满在意,通过所谓的“温柔”“无助”间或“严厉”的眼神和表情来控制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站在“道德低地”,好像什么都是他的错(因为爸妈伪装得很好啊),但是基于天性他又不得不发展自己的生命,他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这个生命会一辈子背负犯罪感和负疚感前行,这个生命就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说,如果是这样的“不管”,还真不如骂孩子一顿好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