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

我最小的女儿卡丽七周大时开始了她的社交。她在吃奶时,常常停下来望着母亲笑,母亲报以微笑,卡丽喉咙里发出快乐的声音。当这些程序完成时,母女之间爱的联结就形成了。拥有这种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的孩子长大后,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更好,包括毅力、问题解决、独立性、探索性及热忱。表达积极的情绪不但是母子连心的关键,也是所有爱情和友谊的关键。我最好的朋友并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而是跟我一起打扑克、玩桥牌、打排球的人。

有一种面部麻痹的病叫“莫比乌斯综合征”(Moebius Syndrome), 患者无法微笑。有这种病的人无法用面部表情来显示积极情绪,再友好的谈话,病人脸上都是无动于衷的冷漠表情,这使他们常常无法交到朋友。当我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时,我们会表示出来,并引发别人的积极情绪,但如果没有得到回应,配合爱和友情之舞的音乐就会戛然而止。

一般心理学的研究集中在病态行为上,研究人员去了解抑郁的、焦虑的或愤怒的人,调查他们的生活型态及人格特质。我自己也做了20 年这种研究,最近迪纳(Ed Diener)和我决定去做相反的事,看看最快乐的人的生活型态和人格特质是怎样的。我们随机选了222 名大学生,用六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他们的幸福程度,然后挑了最幸福的前10% 的学生来做研究。这些非常幸福的人与一般人或不幸福的人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社交生活丰富与充实。最幸福的人是独处时间最短的人,也是花最多时间在交际上的人。他们的朋友和被试自己都在“好的人际关系”上给他们最高分。最幸福的22 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这些幸福的人的钱都不多,他们和那些不幸福的人所经历的好的和坏的事情都差不多,睡眠时间上也没有差别,在看电视、运动、抽烟、喝酒和宗教活动上都没有差别。许多研究显示,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拥有更多朋友,更可能结婚,更喜欢参与群体活动。

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他行为。在我看到这份资料前,我一直以为不幸福的人比较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因为他自己感受过,应该更会有利他行为出现,所以当我看到幸福的人更可能是利他主义者时,真的吓了一跳。在实验室中,幸福的大人和小孩都更有同情心,也更愿意捐钱给需要的人。当我们幸福时,我们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们会更喜欢别人,甚至愿意与陌生人分享我们的好运。当我们心情低落时,我们不相信别人,变得很内向,并且集中注意力来保卫自己的需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