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把握灵魂,走向美好人生

两个礼拜以后,我在我家后院与五岁的女儿妮可一起除草时,终于发现学术骨干的真正含义了。我承认我虽然写过一本书及很多论文来论述孩子的问题,但其实我也许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打交道。我是一个目的性强而又不浪费时间的人,所以假如我在除草,我就一心一意地除草。但妮可却不是,她把草丢到空中,又唱又跳,干扰我的工作,于是我责备了她两句,把她赶走了。几分钟以后她又走了回来:

“爸爸,我有话对你说。”

“什么事,妮可?”

“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以前的样子吗?从三岁到五岁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哭闹,在我五岁生日那天,我决定不再哭闹了,那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一件事。假如我可以停止哭闹,那么你也可以不是一个坏脾气的人。”

女儿妮可的一句话正中我的要害!我是一个坏脾气、爱抱怨的人,花了0 年时间去忍受心中的阴霾,过去的十年里,我就像一朵乌云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家庭里移动,我所有的好运都不是因为坏脾气而得到的,而是因为虽然脾气不好,但仍然有这么好的运气。所以在那一刻,我下决心要改变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教育好妮可不能通过校正她的缺点来做到,她自己可以改变自己,只要她肯下决心,我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她的优势,从她表现出来的优势中去引导启发她,我把这叫做“把握灵魂”(seeing into the soul),帮助她建立她自己的生活。当妮可的优势发展得很好时,这些优势便可以成为帮助她对抗自己的缺点和抵挡诸多人生挫折与不幸的缓冲器。我现在终于明白教养孩子绝不仅仅只是修正他的缺点,同时还要发掘他的优势与美德,帮助孩子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使他的积极人格特质得以全面发展。

如果心理学的作用是把人放对位置,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对社会有益的话,那么心理学家们应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是否可以有一门讨论生命中美好东西的心理学?是否能有一套优势和美德的指标,使人们的生命充满价值?父母和老师能否应用这门科学教育出坚强且有活力的孩子,并让他们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为争取更多的机会而发挥他们的优势?成年人可以通过学习这门心理学,而使自己变得更幸福、充实吗?

心理学中一大堆关于病人受苦受难的文章并不适用于妮可,她所要的,以及全世界孩子所需要的,都是积极的动机(爱、仁慈、能力、选择及尊重生命)。它们和消极念头一样都是动机,但积极动机却会带给我们满足、幸福及希望。积极心理学要问:孩子怎样才能获得优势和美德?因为发展优势和美德才能得到积极体验。妮可让我看清了我的使命,通过这本书我想把这一使命说清楚。

积极心理学还会涉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会、广泛的道德)如何促进人们优势和美德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将会帮助我们走上美好生活的大道。

塞利格曼的解答

1. 塞利格曼认为,失败后就认命了,不再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可能是一种单极抑郁症。抑郁症病人和无助者都显示出被动性,他们比一般人更悲伤、更焦虑。

2. 在塞利格曼的实验中,有1/3 的被试永不放弃,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次实验;但也有1/8 的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

3. 悲观的人常常认为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全是自己的错。相反,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性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