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狗很无助,心理学家很无奈

1968年,我在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做助教,我当时只比学生大几岁而已。我在宾州大学读研究生时,跟斯蒂芬·梅尔(Steve Maier)、布鲁斯·奥弗迈耶(Bruce Overmier)共同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心理现象——习得性无助。我们发现受到痛苦的电击却又无能为力的狗,后来会放弃尝试,只是低低地哀鸣,被动地接受电击;即使后来很容易就能避开电击时,它们也不会去尝试避开。这个研究引起了学习心理学家们的注意,因为动物应该没有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随机关系。当时流行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有在行为(如按杆)得到强化(如食物)时,或是当按杆不再得到强化时,学习才会发生。要学会不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用需要有认知能力,但当时心理学家们认为动物没有认知能力,而且学习理论强调的是机械化的“刺激—反应—强化”(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完全排除思考、信仰和期待。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动物不能了解复杂的偶发事件,无法对未来形成期待,也不能了解自己是无助的。习得性无助直接挑战了这一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理论。

基于以上理由,我和同事们不只是对这个现象的戏剧性结果或是动物令人震撼的病态行为(动物像得了抑郁症)感兴趣,而是想挑战这个现象背后的理论。我受这个现象背后的意义启发,开始研究人类的痛苦。其实早在当年做阿尔巴尼私立学校女生们的所谓“治疗师”伊始,我就开始研究心理问题。我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只是我对心理问题的成因与治疗方式进行研究的一个中转站而已。

当我坐在农舍改装成的实验室里,在灰色锃亮的桌子前写研究报告时,我并不需要像别的研究者那样将自己的研究与心理疾病挂上钩,习得性无助与心理疾病本来就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第一个研究计划以及以后30 年的研究课题,完全符合心理疾病治疗的架构。很快,我们发现光研究老鼠或狗可能会抑郁是不够的,于是开始研究人类的抑郁症。第三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抑郁症进行了定义,你至少要有抑郁症的九种严重症状中的五种,否则你就没有真的得上抑郁症。假如大二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正常读书,那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因此研究他们就不符合提供研究经费的条件。很多学术界的心理学家最后只好投降,开始服务于精神医学。托马斯·萨斯(Thomas Szasz),这位言辞犀利的精神科医生就曾说过:“心理学不过是模仿精神医学罢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