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年有望出现显著反弹,但我国贸易顺差的收窄是大势所趋。经过近3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基于购买力平价的GDP占全球比重已经从1980年的2.1%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14.3%,国内与海外市场规模的此消彼长已不能支持贸易顺差继续维持在当前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近年来积累起总额高达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比例达30%),国际收支的巨大不平衡已经深刻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
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面临规模上的瓶颈,“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和出口部门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前景不容乐观。以最能代表中国对外贸易特点的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加工贸易为例,加工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已经从“入世”后的40%回落至不到10%。从出口的产品结构上看,纺织服装、家具用品、办公机械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较低端产品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专业科学类仪器、特种机械和各类运输设备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且自金融危机之后并未出现显著提升。摆脱经济增长对于低端出口部门的依赖,仍然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努力。在此期间,中国出口的增长动能将日趋衰弱。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出口产业升级尚需时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速将出现长期性的放缓。通过分析全球GDP名义增速(扣除中国)与中国出口增速之间的历史关系,结合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出口增速的波动中枢将逐步下降至不到10%的水平,至2015年实现出口总额约25800亿美元;综合考虑国内市场对能源、农产品等持续增长的需求对应的内需型进口(与中国名义GDP成比例增长)和持续存在的加工型进口,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进口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至2015年实现进口总额约24900亿美元。当前的巨额贸易顺差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收窄,到2015年中国贸易顺差将下降至不足1000亿美元,逐渐趋向国际收支平衡。
《大周期》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