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10

“马丁,”他说,“我想我们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那些一开始接受不可逃避的噪音的那组人,你能相信吗?他们大多数人就坐在那儿忍受,而不会试着把手移到实验箱的另外一边去。”我可以感受到裕人的兴奋,虽然他尽力保持职业性的语气。“就好像学会了他们对噪音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他们连试都不试一下,即使时间、地点、情境都改变了,他们把前面对噪音的无助带到了新的实验情境中。但是,所有其他的人——那些在第一部分实验里可以关掉噪音以及在控制组的人,都很容易就学会了关掉噪音的方法!”

我感到这可能是这些年的努力所达到的顶峰了。如果人可以因为噪音而学会无助的话,那么真实世界中的人常常经受挫折和打击,他们很可能会学会无助。

根据裕人的发现,每3个人中有1个人不会变得无助。在我们的实验中,也是每3只动物中有1只不会变得无助。在后来的实验操作中,我们制造出许多无助的情境,这些实验都支持了裕人的发现,每3个人中有1个人不会变成无助。

裕人的实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从来没有受过挫折,但10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坐在实验箱的旁边不采取行动,宁可忍受难听的噪音。这也跟我们的发现很相似,10只动物中有1只从一开始就是无助的。

我们的满足感很快就被强烈的好奇心所取代。谁很容易放弃,谁又从来不会放弃?为什么?显然,有些人一下子就崩溃了,而有些人则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新生活。

经过7年的实验,我们清楚地知道失败后能否重新振作不是天生的人格特质,它是可以学习的。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动物可以学会它们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它们因此而变得被动,不再做任何事。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学习理论的中心前提是错的,即学习只有在行为产生奖励或惩罚时才可能发生。

★许多无助的实验情境显示,每3个人中只有1个人不会变得无助。另外,虽然从来没有受过挫折,但每10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一开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