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缓和沮丧的心情,会使孩子更难感受满意的感觉。帮助孩子逃避失败的感觉会使孩子更难得到征服感。减少必要的悲哀及焦虑会使孩子处于罹患抑郁的危险。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未来以昂贵的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
尽管有自尊的推行,尽管幼儿有乐观的天性,尽管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各种新的机会,但我们的孩子却仍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悲观、忧愁和消极。
这怎么可能?难道在这个将感觉满意与提高儿童自尊视为目标的时代,抑郁症事件剧增及自尊感急速下降是件巧合吗?
抑郁的临床实验研究
抑郁症是到20世纪60年代才频繁出现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妇女。20世纪60年代早期,抑郁症开始流行;现在,仅仅在30年后,抑郁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的普通“感冒”,而它的最早牺牲者常是初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我们可从四项研究中了解一些相关的情况。第一项研究称为ECA(Epidemiological Catchment Area Study)研究,目的是用来找出美国有多少精神病患者。研究者随机抽样出9 500名成人为被试,挨家挨户地去访问他们。访问时所用的诊断性面谈与心理医生用在病人身上的完全相同。
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者访谈了大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每个人讲述他的整个生活史,尤其是他一生中是否有过精神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时候。这项研究让我们多年来第一次看到精神疾病的概况,了解了20世纪精神疾病数目的变化。变化中最令人吃惊的一项就是抑郁。在人一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都发生过一次抑郁。
当统计学家看到这些结果时,他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1925年左右出生的人,因为年纪较大,从理论上讲有更多患病几率,然而他们却极少抑郁;只有4%的人在他们进入中年以前曾有过严重的抑郁。当统计学家看到更早出生者,即在一次大战前出生者的记录,他们发现了更令人惊讶的事。和我们猜想的一样,一生患抑郁的普遍性并没有增加,直到老年才有1%的人有过抑郁的经历。但是1955年左右出生的人,因为年纪最轻,从理论上讲有最少的机会患抑郁,但却已有7%的人20多岁时有过严重抑郁。
这项研究表明在感觉满意时代以及自尊运动开始推行之后出生的人,比20个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要高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