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2.2.全面抗战后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1937-1945)(7)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及其后

1939年以后,蒋介石多次发动反共高潮,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40年 9月以改组政治部为名,公然撤销三厅,对于抗战电影也采取种种迫害和阻挠的措施,随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到来,“中制”、“中电”的进步力量也遭到国民党进一步的迫害。同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发布“为指示战时电影、戏剧取材和作风”的三项方法,以限制抗日影片的拍摄,又借口电影器材短缺,对“中电”、“中制”拍摄新闻纪录片也加以限制。

“中电”这时除拍有《中国新闻》外,纪录片拍得很少,仅有部队训练生活的影片如《中国远征军》、《神州展翼》等。前者是远征军在缅甸的训练生活,后者是赴美受训的空军人员的训练和生活。此外尚有《新疆风物志》,介绍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及新疆国民党中央军校五分校的情况;《林森哀荣录》、《蒋委员长就职典礼》,反映林森去世后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及兼任海陆空军大元帅。

“中制”在抗战胜利前夕,曾由罗静予将抗战以来拍摄的影片素材带去美国,与美国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合作,编辑出长纪录片《中国之抗战》介绍中国抗战的主要历程,对中国抗战持同情态度。影片首先介绍抗日战争前的中国并叙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影片表现了中国原是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大物博、有四大发明,而近代却为帝国主义奴役,孙中山领导中国近代革命,蒋介石又增强国力。影片又表现日本的田中奏折所称“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然后回顾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富兵强,但地少人多,故要对外扩张,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又占领热河,进而发动卢沟桥事变而引起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接着叙述抗战时期的重要事件。表现了日本侵略军在上海登陆,进逼南京,日军大轰炸,南京大屠杀,保卫大武汉以及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又记录了重庆大轰炸的惨景及美国陈纳德飞虎队的到来并参加空战。中国经由越南、缅甸、新疆得到国际支援,国内各战区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使日寇陷入困境。影片还叙述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战场的情况。表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直接与美国作战,日军占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香港等地。这时中国的长沙大捷配合盟军的反攻,美国派史迪威将军来华,打通中缅公路。美军训练中国空军,训练中国青年军,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宋美龄在美国呼吁支援中国抗战,影片最后是以中国军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继续进军作结束。这部影片虽持同情赞扬中国抗战的立场,肯定中国这一文明古国近代遭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以及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与野心,并且歌颂中国军队之英勇,但因忽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对抗日根据地未予反映,故还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值得称道的是材料非常丰富,特别是其中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并有美国牧师正在拍摄中国人民惨遭杀害的镜头,这是日军暴行的见证。而日本人在 1938年摄制的《南京》(摄影白井茂,编辑秋元宪)则只选择日本军官向日军战死者致祭的场面,风吹动扬起的白幡,军官们献花致哀,却掩盖起日寇入侵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残忍暴行的真相。选择什么来表现,决定于摄制者的立场与观点。日本电影史学家岩崎昶在他著的《日本电影史》一书中也对此片有一段描述:“南京入城的历史场面,将军在战死人员追悼会上所作的时而被强烈的风声所干扰的悲痛悼词(同时录音)等等,因为具有实况记录的性质,反而打动了观众……他们贪婪地观看这些记录下来的场面,有许多自己亲骨肉牺牲在中国战场上的人们,对着银幕潸然泪下。” 影片选择了这些场面来表现,使这部影片严重歪曲了现实情况。正像岩崎昶接着写的,“日本国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时在自己的父兄的刺刀下有几万无辜的中国人民流了鲜血,决没有想会有这么残暴的屠杀事件,日军犯下了空前未有的最大的罪行。(当然这部影片丝毫没有涉及这一点)……” ②影片的制作者们为什么不说明日本人怎么会战死在中国土地上?为什么不表现日本人在南京屠杀了上百万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要掩盖是谁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可曾想过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何等悲惨的遭遇?中国人民对此该是何等感情?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新闻纪录电影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为一定的政治立场服务的特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