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2.2.全面抗战后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1937-1945)(4)

郑总结道:“我是直觉地走上戏剧化的路。为什么我会这样作呢?因为(一)我对于一般新闻电影中惯用的、近于公式化的纪实方法感到不满足;(二)我曾经是一个演员,我较熟悉戏剧化的方法;(三)我们在每一个工作地点停留的时期很短,摄影台本上许多计划好的节目一定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去布置,才能如期完成;(四)纪实方法的优点在于能保存被摄对象的真实神韵,这种神韵绝不能受我们工作者自由支配的。据个人的经验,我们往往要准备较多的胶片去捕捉那神韵流露的一刹那,在不愁胶片来源的时候,自然我们乐于这样做,但现在我们不能。我们所摄的每一尺都应有用。因此,使我感到采用戏剧化的方法较为可行。 ”郑君里这段话道出了现场拍摄的艰辛,并为组织拍摄的拍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郑君里总结时也仅作为一种拍摄方法来提,其实这是一种艺术上的美学追求。我们通常所谓新闻纪录片是这一片种的统称,它可以分许多不同的片类,如新闻报道片、旅游片、历史文献片、传记片等等。又可概括为新闻片与纪录片。新闻片是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一般地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是现实生活的客观记录;纪录片则是以真实材料为基础,编导者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对现实生活素材作重新解读、重新安排,以表达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世界纪录电影的发展中也可看出:由于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要求,有不同类型的影片出现。20世纪 20年代,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拍摄出纪录电影史上的杰作《北方的纳努克》,记录爱斯基摩人纳努克和他的一家。作者长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熟悉他们的生活习俗,请他们参加影片的拍摄,并要求他们重新表现他们生活的一些场景。这既是一部纪录片,又是一件艺术欣赏价值很高的作品。因此称罗伯特·弗拉哈迪是纪录电影的先驱者。苏联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上海纪事·1927》也是一部值得称道的思想性艺术性俱高的纪录片,它的编辑工作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把现实中所拍素材组织成有一定思想内涵,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而中国人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则长期停留在纪实性的新闻报道。郑君里在导演《民族万岁》中提出的“戏剧化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导演对纪录片的美学追求,也是最早的总结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和经验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