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2.1.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抗战期间(1931-1937)(4)

赴东北拍摄抗日义勇军的活动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电影事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一·二八”事变使上海的虹口、闸北、江湾地区的八九家电影公司毁于炮火,直接间接影响 30家左右的电影公司停产。在这时,抗日的新闻纪录片却大受欢迎,于是一些摄制者的抗日爱国热情,使他们奋起去拍摄抗日的新闻纪录片,另外拍摄新闻纪录片只要到抗战的现场去,这作为客观情况,使一些小公司在场地被轰毁时抽出力量到战地去拍摄新闻纪录片,甚至有的公司在抗日团体的协助或直接支持下,还远去东北等地抗日前线去拍摄。到东北去拍摄的抗日新闻纪录片有九星影片公司出品的《东北义勇军抗日战史》、暨南影片公司出品的《东北义勇军抗日血战史》以及辽、吉、黑后援会的《东北义勇军抗日记》等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后,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率东北部队退回山海关内,但有些地方部队以东北义勇军的名义继续在各地抵抗日寇,如马占山将军,李杜将军等。爱国群众也组织武装抵抗日军,所以东北境内的反抗日寇的武装斗争是持续不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杨靖宇、赵尚志等指挥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部分部队一直坚持斗争到抗战胜利。

《东北义勇军抗日战史》是 1933年摄制的,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东北义勇军早期坚持抗日斗争的情况。记录了新民、巨流河、红螺蚬、白旗堡、锦西、朝阳市等几个重要战役。影片从东北的风光和丰富宝藏的介绍开始,通过义勇军的作战活动,反映了义勇军坚决抗日的意志。其中记录义勇军爆炸南满铁路的火车,截断日军的联络以及义勇军捕获日军顾问青田四郎和伪军缴械投降的几段,尤其显示了义勇军旺盛的士气。影片的不足是没有很好显示出东北人民群众的力量,敌人的暴行还未得到充分暴露。

记录热河、绥蒙前线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后,继续向热河省及华北进占,1933年,日寇攻陷山海关,进占承德,并至长城一线,继续进攻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遭当地守军自动抵抗。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抵抗日军的侵略并收复康保、沽源、多伦等地。这时一些影片公司派摄影人员到热河及华北前线拍摄影片,暨南影片公司拍摄了《热河血战史》、慧冲影片公司拍摄了《热河血泪史》,张汉忱拍摄了《榆关大血战》、《长城血战史》等,反映了在中国军民奋战下,日军受阻,迟迟不能迅速进占的情况,记录了中国军民对日战争的爱国热情。1936年傅作义将军领导绥远抗战,受到广大群众关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