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1.1.电影传入中国(2)

1898年 5月 20日上海《趣报》发表《徐园纪游叙》记述徐园放映电影的情况,文中叙及节目有《足踏行车》、《倒行跟斗》、《酒家沽饭》、《广道驰车》、《瞻礼教堂》、《左右亲嘴》、《春度玉门》、《朴地寻欢》、《水池浴戏》……从这些题名看,除演映新奇景象招徕观众外,也有无聊甚至下流的东西。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屡次战争,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也相继侵入。电影输入中国,则既是帝国主义政治、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外国商人赚钱的手段。继法国人后,美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竞相前来中国放映电影。继上海之后,1902年北京在打磨厂福寿堂也有电影放映,其后逐渐深入内地,遍及全国的大城市。外国活动影戏占领着中国的电影市场。美国的一位叫陶乐赛·琼斯(B.Jones Derothy)的人在 1955年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国际问题研究北京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所提供的一份名为《1896-1955年美国银幕上的中国和印度的演出》的报告中声称:“……美国电影在世界事务中普遍被认为是促进贸易和向世界传播美国思想的一种力量。”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电影的看法。而当时(也到现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正好使他们的电影在这里发挥它的作用。

外国人拍摄的有关中国的新闻片

最早在中国放映新闻电影的是外国人,最早拍摄有关中国人的新闻片的也是外国人。

关于拍摄中国人的新闻影片,见于记载的除法国人拍摄的外,最早尚有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拍摄的《李鸿章在纽约》,内容有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和李鸿章乘车经过第四号街和百老汇。日本最早的优秀解说员德川梦声在放映《李鸿章在纽约》时,为该片解说,他著文(《暗室生活二十年》)谈到放映这部“绔带”式循环放映的影片的情况,当影片里清廷大员李鸿章走在旅馆门口,反复出现时,德川梦声高声喊道:“像天下的英杰,世界的伟人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居然能够随意地让他几次走来走去,这的确是我们的活动照相的真正价值。这解说获得观众极大的喝彩。” ①

①[日]岩崎昶:《日本电影史》,第 1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日本人把“新闻影片”称为“活动照相”,它拍摄的是真实人物的真实行动,而且还强调称赞“活动照相”具有的“真正价值”,也可以看出最早拍摄的关于中国人的影片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上映的情况和反应。

1898年,美国托马斯·爱迪生的摄影师也来到中国拍摄新闻片,在香港拍摄了香港街景、码头、总督府以及商团活动,还拍摄了澳门的河景等。他还到上海、广州等地拍摄了上海街景、上海警察;广州码头、河景以及载着人的广州汽轮等等,记录下 19世纪末叶中国南方的情景。

读书导航